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2011哲学社会科学界大事…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
社会时空:忆朱德对我校…
彭小瑜:从《奴隶与社会…
《老清华的社会科学》追…
中国社会文化印象:微博…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秩序…
每个“傻子”都为社会点…
多中心互嵌:乡村社会秩…
最新热门    
 
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构走向核心价值观凝练

时间:2012-1-24 20:06:32  来源:不详
[注: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何谓实践?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对象性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其他一切物种特有的存在方式。事实上,价值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尽管它的形态各异,但它的根子在人类的物质实践活动当中。诚如马克思所言:“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就此而论,价值观念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也不例外,都与人们的物质活动、物质交往的生活实践息息相关。
  离开了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实践而大谈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注定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实践是价值生成的源泉,实践也是破解价值问题甚至价值难题的枢纽。没有对实践的充分自觉,必将会跌入价值问题的迷雾之中,不知所云。我们必须谨记:尽管相对于世界的存在、现实、事物的既有状态而言,价值现象具有某种超越的性质,但是,价值是产生于现实和实践,又高于现实的现象。要准确地把握价值现象的本质和特征,就必须深入全面地理[注: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解人类的生活实践,同样,要科学地凝练、概括出具有广泛认同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实事求是地考察并理解人类生活实践的现实表现及其内在逻辑。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活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深深植根于当代中国的生活实践中。因此,当前如果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抛开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而抽象地、一般地谈论价值观,不仅不会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使人为主观建构起来也很难落地生根、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绝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态的、封闭的、抽象的观念体系,它必将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变化。
  我们必须承认,与提出和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比,概括并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难度是很大的。我们也必须看到,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一个大的趋势和基本方向,这既是生活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价值观念自身发展规律使然。因此,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从生活实践的逻辑。固然,作为一种价值现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其超越性,但它绝不是从天才的脑袋里蹦出来的,也不是人们随意的主观想象,而是真真切切地植根于生活实践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地蕴涵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现实价值追求。
  从这个意义上讲,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依托,具体而言,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