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余光中谈中华文化载体困…
关于原语文化意识与目标…
试论广告在中华文化传承…
感物·会心·畅所—中国…
“主题、实践载体和标志…
《格萨尔》史诗的重要载…
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说献…
反线性的性别叙述与文体…
最新热门    
 
新载体创建新民俗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研讨会举办

时间:2012-2-4 11:12:40  来源:不详

中国网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2月1日讯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新载体 新形式 新民俗”学术研讨会昨天召开。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司副司长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罗微,以及知名专家和学者田青、刘魁立、祁庆富、赵书、李心峰、刘文峰、李荣启、萧放、刘琼、邱春林、耿波等出席会议并发言,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茜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关于弘扬节日文化、创建新民俗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的又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当代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与新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特点”等议题发表了观点,并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与民俗文化的发展”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

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认为,节日文化具有四大价值,即文化认同、社会和谐、仪式感、文化多样性。他说,节日最能体现一个族群、一个民族的文化认同。“每逢佳节倍思亲”字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对亲人的思念,实际上在这个后面更多地体现出一个民族、一个群体内心的文化认同。同时,节日也体现出人与人、一个家庭和一个民族之间的和谐。每当节日的时候,不管是家庭还是个人,恩恩怨怨一定要烟消云散,在节日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所有的矛盾和不愉快都可以烟消云散。节日还体现了群体性的强烈的仪式感,尤其是少数民族[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指得是多民族国家中人数最多的民族以外的民族。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的节日,那是一个群体的、非常理性的、非常强烈的、非常浓烈的仪式。最后,文化体现了文化多样性,只有在节日这样一个特殊的形式中,它的文化多样性才体现得如此丰富多彩,而且群体的意识也非常强烈。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罗微表示,文化部从2006年开始利用一些传统节日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让来自于民众、依靠民众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与节日文化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真正在节日中被广大的劳动人民群众所共享。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田青认为,无论出现多少新形式、新载体、新风俗,传统文化还要弘扬,还要推广,还要普及,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新载体、新形式、新风俗。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