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重读《论语》 孔子的民…
素面读孔子
一段极其珍贵的真实——…
钱逊呼吁重读经典:阅读…
曹操河南轨迹屡遭误读 …
重读茅盾的《子夜》
一个词的战争——重读王…
我们如何呈现历史——重…
重新解读孔子的仁
最新热门    
 
重读孔子

时间:2012-2-21 12:07:16  来源:不详

提起孔子,人们往往首先想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克己复礼”一类的话,甚至想起贞节牌坊和裹脚布,以为孔子的政治理想不过如此。其实孔子的政治理想有不同的层次,可分为高、次、低三层。孔子政治理想的高层,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这在《礼记·礼运》当中有直截了当的表述。在《论语》当中,孔子对“大同”时代的人物尧舜等推崇备至,对“小康”时代的人物文武周公等却持保留态度,认为他们“未尽善”。“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敝”,孔子《礼记·表记》中的这句话,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

 

    孔子政治理想的次层,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小康”时代。孔子是一个极富社会责任感的人,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人,深知“民之多辟(僻),无自立辟”的处世要诀,洞悉“生乎今之世,返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的现实危险,所以对遥不可追的“大同”,仅仅是神往而已,并不准备付诸实践。环顾“礼乐崩坏”的现状,文武周公等把持的时代,成了下坡之后尚可回望的“高地”,因此孔子说“吾从周”,其实这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

 

    孔子政治理想的低层是“东周”。“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就是像周平王[注: 周平王(约前781-前720),姓姬,名宜臼,中国东周第一代王。他是周幽王的儿子,母亲是幽王的正室申后)。申后是申侯之女儿。]那样再来一次复兴。这更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做法。有人问“今之为政者何如”,孔子说:“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孔子深知,对这些人宣扬尧舜之道或者宣扬文武之道,无异于对牛弹琴,于是调整策略,拿出一套既能让他们感兴趣或者能容忍、又可以恢复起码的社会秩序[注: 社会秩序正文  表示社会有序状态或动态平衡的社会学范畴。   中外思想家很早就注意社会秩序的问题。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的“治”,]的方针,这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由来。孔子半生陷身其中,奔波兜售,迄无成功,反倒使人忘记了他原本是一个有着高尚政治理想的人。“孔父非不体远,以体远故用近。”只有东晋的王坦之,能体谅孔子的苦衷。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