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读者也有知情权!劣质图…
评《十三钗》:妓女爱国…
《金陵十三钗》片头字体…
学者:金陵十三钗是薛宝…
《十三钗》出自南京钓鱼…
北京孔庙十三经和进士题…
十三陵最后一座危陵裕陵…
明十三陵最后危陵大修 …
严歌苓谈《金陵十三钗》
6月20日 明十三陵开始营…
最新热门    
 
十三陵保护修缮勘察设计启动 将重现明代“边墙”

时间:2012-3-8 12:20:55  来源:不详
十三陵镇上口村村民刘莲蓉家的后院,就有一堵100多米的“边墙”,已经残破不堪。杨波摄 
  本报通讯员 杨波 记者 王海燕
  昨天,记者从昌平[注: 昌平是首都北京的北大门,位于北京西北部,被称为“密尔王室,股胧重地”。素有“京师之枕”美称。古有居庸关、龙虎台等险隘以及明代陵寝,今是首都卫星城。]十三陵特区办事处了解到,十三陵陵区“边墙”保护修缮的勘察设计工作已经启动。历史上,环绕在十三座陵寝外围的“边墙”有望重现,这也为今后景区实现封闭化管理打下了基础。
  “边墙”曾用于军事防御
  据十三陵特区明代帝陵研究会会长胡汉生介绍,明十三陵位于昌平区天寿山脚下,方圆80平方公里,是一个完整的陵区,陵区的外围原本有一圈“边墙”,将13座陵寝环抱在其中。
  “边墙”由“两门”、“十口”连缀而成。“两门”即是大红门、小红门;“十口”分别是灰岭口、贤庄口、锥石口、雁子口、德胜口、老君堂口、西山口、榨子口、东山口和中山口。“两座山间的山谷地带称之为‘口’,每一个口要么是水关(泄洪口),要么就是交通要道。”胡汉生介绍。
  大多数山口及“边墙”都是在明朝嘉靖年间修建的。“当时边事吃紧,明王朝[注: (1368-1644) 公元1368年,强大的蒙古帝国元终在一片的农民起义中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由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我可怜的中华民族从一个厄运又走进另一个黑暗的长夜。]为了保护陵寝的安全,在陵区外修筑了边墙。”
  明朝时期,陵寝“边墙”戒备森严。皇陵由专职的守陵太监看守,闲杂人等,包括守陵的百姓在内,不得跨入边墙内一步。到了清朝以后,守陵人才被允许搬到边墙内居住,各陵寝周围才渐渐出现了村庄。
  村民后院可见“边墙”遗迹
  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如今,“边墙”大部分已经坍塌,但仍能找到残存的遗迹。
  十三陵镇上口村村民刘莲蓉家的后院,就正对着一堵“边墙”。从她家阳台上望去,这堵“边墙”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堆砌而成,一直蜿蜒至半山腰,山腰尽头有一些条石,还能让人略略看出点古城墙的影子。
  “我小时候,这面墙有三四百米长,现在,断断续续的也就剩100多米了。”刘莲蓉告诉记者,“上口村的人都知道这面墙是明十三陵的后院墙,以前不只有墙,还有一个和长陵陵宫一样的城门。”
  而记者所见到的“边墙”也不是当年“边墙”的真实模样,“过去,墙外头都包着大条石,现在很多都已经没有了。”
  由于年久失修,“边墙”正一点点地从人们的眼前消失。“十几年前,我到‘中山口’去踏勘,当时有些条石还在,可现在再去看,就找不到了,好些被雨水冲下山了。”胡汉生说,保护“边墙”,迫在眉睫。“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讲,修‘边墙’是非常必要的。现在还有遗址呢,再过几年,也许遗址就没了,这得是多大的损失!”
  修缮,“不改变文物原状”
  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高小华告诉记者,作为十三陵文物修缮计划的一部分,“边墙”的保护修缮今年正式提上日程。
  “按照我们的初步想法,‘边墙’的保护修缮将分期进行。先考虑对十三陵南部的门户区进行修缮。”高小华介绍,所谓门户区,就是以大红门为中心点,向东延至中山口、东山口,向西延至榨子口、西山口区域。
  “边墙”修缮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反复踏勘、设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