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
李启明:有感于鲁迅“不…
学者萧放谈当代中国灯会…
引文动机挖掘 定性定量…
中国学术论文如何打好“…
我国发表科技论文数世界…
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
看中国科技论文的一喜一…
教育部:不以论文数量论…
从马衡论文物真假说起:…
最新热门    
 
论文数量不再是“硬杠杠” 复旦大学力推学术评价“代表作”制度

时间:2012-3-29 12:29:33  来源:不详

在复旦大学,评选教授、副教授不再“一刀切”要求论文专著的数量。只要有“拿得出手”、“经得住考验”的代表作,通过严格的专家评审,就有资格参加高级职务竞聘。这一“代表作”学术评价制度自2010年开始在个别院系试点,2011年已在复旦大学文科院系中全面实施,今年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尽快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推广。

 

    一种现象的结果有目共睹:学术考核时,不少教师拿出一大摞成果,十几篇论文、好几部大书,都是在有限的几年内写成的。但是,真正熟悉学术研究[注: 孙武兵法初探序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克劳塞维茨曾指出;战争不是神物,战争是发展的科学,余窃以为以兵圣孙武为代表的中国兵学思想文化无疑正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杰出典范;同时又]规律的人都知[注: 都知是宋代宦官官名。-douzhi]道,即使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论文,从产生想法,到收集资料、形成思路,再反复锤炼,也非一年半载之功。不合理的考评体制,滋长了学术浮躁之风,催生了不少表面繁荣的“硕果累累”、“著作等身”。复旦大学力推学术评价“代表作”制度,就是希望将学术评价的指挥棒从数量转移到质量上来,引导和激励教师们沉下心来,做出高质量的工作,出有影响力的成果。

 

    复旦大学人事处处长周亚明介绍,“代表作”制度的基本做法是,在高级职务聘任工作过程中,现有学校和院系制定的学术标准难于判别的、少数真正优秀的文科申请人,可以自主向学院提出申请,提交1—3篇代表作。学院学术评估通过后,由学校随机选择5位校外具有较高学术声望的学者,匿名对申请人是否“真正优秀”、“能否破格”、“是否胜任”等问题进行学术评估。根据专家的学术意见,决定是否同意候选[注: 清制,内自郎中,外自道员以下官员,凡初由考试或捐纳出身,及原官因故开缺依例起复,皆须赴吏部报到,开具覆历,呈送保结。吏部查验属实,允许登记后,听候依法选用,称候选。]人参加高级职务竞聘。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