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路文彬:阅读的真谛
大唐西市文物展展出丝路…
路文彬:想起傅斯年的比…
【清华故事】梁启超:激…
敦煌莫高窟文物在韩国炫…
铁路文工团纪念侯耀文专…
关于湖北公路文化特征探…
齿牙吐慧艳似雪,文采照…
最新热门    
 
路文采:一梦华胥四十秋——与陈寅恪先生的戏缘

时间:2012-4-20 11:51:32  来源:不详
州京剧团访问中山大学,与“教师之家”清唱并座谈,先生颇感激动,一连写了三首绝句,并总题为“丁酉上巳前二日广州京剧团及票友来校清唱,即赋诗三绝句”,其中一首便是上面提及的忆陪清道人[注: 道人 拼音: 解释: 1.有极高道德的人。 2.炼丹服药?p修道求仙之士。 3.道教徒;道士。 4.佛教徒;和尚。 5.佛寺中打杂的人。]观谭鑫培演出的诗句。而香港《文汇报》还刊登了一篇题为“丁酉首夏,赣剧团来校演唱《牡丹亭》《梁祝姻缘》戏题一诗”的七律。诗云:“金楼玉茗了生涯,老生风情岁岁差。细雨竞鸣秦吉了,故园新放洛阳花。相逢南国能倾国,不信仙家果出家。共入临川梦中梦,闻歌一笑似京华。”

 

    也许真是忆起了旧日京华的烟云,先生对我的清唱竟认真起来,一日对我说道:“路先生,你是否有意拜梅兰芳[注: 梅兰芳(1894~1961年8月8日),京剧表演艺术家。名澜,字畹华。江苏泰州人,长期寓居北京。出身于梨园世家,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1岁登台。]先生为师呢?如若有意愿,我可为你写信举荐!”我听后一时不知如何应答。我想自己只算是个戏迷,连票友、曲家也未称得上,怎敢奢望拜梅大师为师?再者,我是大学的历史教师,怎好去下海学戏?后来陈师母告诉我:“先生叫我跟你说,你的声调很像梅兰芳,聪明、浑厚且无浮躁之音,想请梅先生调你去他主持的中国戏曲研究院教授近代史,你既可以研修历史,又可以系统地学习梅派艺术。历史研究只要下得苦功便能有成,而天生的嗓音却并非人人皆有,若不能请名师指点,恐可惜了你的天赋。”而正当我准备进修期满后去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见梅大师的时候,同去支援边疆教育的丈夫因直言遭遇坎坷,我也不得不停止进修赶回乌鲁木齐的家中,从此便与陈寅恪大师“南北相隔天涯路”。我回疆后,政治上成为“右派家属”,经济上丈夫连降三级。此时,先生与师母虽与我殊途千里,却还常为我们寄来奶粉、罐头等在当时难以享用的“特供食品”。我对先生一家的感念之情无以言表,每念至此,不禁怆然泪下。

 

    陈寅恪先生晚年寄情于声弦曲韵,其情感是复杂的,身世与命运的苦寒、历史与人生的无奈,也许只有在这一唱三叹的清唱中找到共鸣。1959年,先生在观赏桂剧《桃花扇》后又一连赋诗三首,尤以香君沉江结局所赋的七绝最为伤感!诗云:“桃花一曲九回肠,忍听悲歌是故乡。烟柳楼台无觅处,不知曾照几斜阳。”孔氏的传奇中,香君还只是红尘看破,黄冠青灯;可桂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