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慈禧的改革尝试
改革将走得更远——南科…
宋朝的社会风气为何变坏…
宋朝的社会风气为何变坏…
2月24日 中俄《伊犁条约…
杭师大改革人才评价体系…
推进中华文化改革发展的…
文言文教学的历史使命及…
雪珥称改革开放始于晚清…
雪珥称改革开放始于晚清…
最新热门    
 
深化改革系列报道:当文化踏上产业化征程

时间:2012-5-7 21:22:16  来源:不详
一比例将占中国GDP总值的5%左右,成为支柱性产业。
  这一切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据统计,从2002年起,国家层面涉及文化产业的政策文件近20个,相关部委出台的文化产业政策超过50个。这些政策涉及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动漫产业、新闻出版业、电影产业等领域,主要包括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准入政策、土地政策等5个方面。
  正是有了这些政策的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04年的3400多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0%,用6年的时间增长了两倍多。
  ■最重要的是创新
  有专家指出,文化产业门类众多、产业链长,适合各类型企业、人群和资本进入,既可以是拥有高新技术的大型企业,也可以是个体式的工作室或家庭式的生产作坊;既可以吸纳高端的复合型人才,也能为有一技之长的普通劳动者提供施展的平台。因此,文化产业是最有利于人们创业或就业的富民产业。
  不过,对于一些人认为发展文化产业就是把文化全部市场化,蔡武指出:“做大文化产业,并不意味着要把文化全部‘市场化’、‘产业化’,我们从来没有提出这样的命题。”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文化产业最重要的是创新。“文化产业不是将已有的文化拿来产业化,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借鉴文化元素、创意故事和艺术表现形式,创造出新产品和新设计。”
  中国许多城市现在都在发展文化产业,陈少峰建议,不同的城市应该有不同的产业模式,要为文化锦上添花,才能做得更好。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