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易经》究竟是谁写的(…
《易经》究竟是谁写的(…
《易经》究竟是谁写的(…
【讲座】梅丹理:易经的…
传统文化启蒙精华读本《…
武汉一高校晨读《道德经…
苏淮:《坛经》的文化自…
姚小鸥:为什么《诗经》…
孔子与《易》学(4)
孔子与《易》学(3)
最新热门    
 
《易经》究竟是谁写的(3)

时间:2012-5-8 12:22:11  来源:不详
共和行政及共伯和归隐相关。当然,也许有的学人也可以说这些情况也合乎商末周初的情况,但是,“武人为于大君”一句,绝不是作者记载周武王伐纣[注: 文王死后,武王继位,以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臣,继承文王的事业。第二年,武王举行军事演习,东观兵,至于盟津,八百诸侯不期而会。]一事。因为武王伐纣,对于周人来讲,是天赋其命的事。如果作为说礼的事实论据,劝导他人效仿周武王[注: 周武王(约前1087年—前1043年),西周的创建者,姬姓,名发,谥号武王,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珷王。是周文王的次子。]而“武人为于大君”,犯上作乱,这是绝对不合《周易》的礼法主旨的。从语气上来看,这一句对旧君、新君均带有一定的谴责意义。这一句出在履卦,而共伯和称王元年(公元前843年而非841年)的正月,比对《周易历算》之“《周易》原始卦序与月份对应表”正是履卦所在。然笔者在西周历谱中所定共伯和称王之年,并非由此确定,而是由西周青铜器历日决定的。

《易经》成文者,即作爻辞之人,此人通晓西周卦历,依古代历法的官方笼断性,必太史也。史载宣、幽年间的著名太史有二,一是伯阳父,二是史籀。伯阳父的思想与易较近,有阴阳思想。

《周书》记载:

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於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源塞,国必亡。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源又塞,塞必竭。夫国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也。川竭,山必崩。若国亡不过十年,数之纪也。夫天之所弃,不过其纪。”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十一年,幽王乃灭,周乃东迁。

伯阳父之所言,“民乏财用,不亡何待?”与易之“其亡、其亡,系之苞桑”,一脉相通。

《左传》也记载伯阳父之语:“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理论上与易贯通。唯《周易》之气象,虽有忧患意识,然通观之,成书时似还处于较盛之世,当为宣王中兴时。而伯阳父此人于幽王时的活动史书所记较明确,且此人已能料定西周的灭亡,非尽忧患,而是悲哀了,此人当非《周易》爻辞作者。

《汉书•艺文志》引《七略》记称:“《史籀》十五篇。……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西晋卫恒《四体书势》记称,“昔周宣王[注: 周宣王,中国周朝第十一位王。姬姓,名静(一作靖),周厉王之子,死后被追谥为世宗。-zhouxuanwang]时史籀始著大篆十五篇,或与古同,或与古异,世谓之籀书也。及平王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