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给信仰以坚实的支撑——…
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
陕西推“文物紫线” 解…
刘广瑞:“邯郸廥烧”与…
“希望李泽厚式的思想家…
没了老建筑 城市将失去…
城市民变为何明朝多“抚…
书香,让城市更美
西湖入遗只是准考证 城…
城市,要为历史做加法
最新热门    
 
城市的创意之心在哪里?应让民众参与文化创造

时间:2012-5-9 21:58:51  来源:不详

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颗创意之心。目前在欧洲,在文化上,民族国家的意识已经不再是强调重点,一个个原子式的以城市为核的城市文化意识则被强调。这种文化发展策略非常值得中国借鉴.中国是多民族国家[注: 多民族国家 拼音: 解释: 1. 由多种民族组成的国家。],过分强调民族属性或者省级、自治区的文化属性,可能不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以一个个中心城市为文化发展核的区域文化发展战略,应该是更加可行的,比如北京[注: 北京有着三千余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民国时期,称北平。新中国成立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可以是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中心,上海可以是国际文化大都[注: 元大都,或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即“可汗之城”,帝都之意。)。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京师。]会。错位发展,又能有地区带动力。要做到这一点,每个城市都应该安上一颗创意之心。

那么如何建构城市文化发展的创意之心呢?欧洲在20世纪60、70年代提出过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概念:文化权,每个公民都拥有文化权利。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它的意思是政府应该确保每个公民拥有同等的文化权利,这就诞生了文化福利意识,要求政府建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把文化纳入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中去。为什么我们要从这个概念开始讨论呢?因为这个概念可以让我们看到城市文化的起点和终点:民众需求。城市文化,应该是一个由民众文化权利发展而来的概念——应该让民众参与文化创造,同时也享受文化创造的成果。

城市的文化创意之心,应该沿着这个思路去寻找。

二战以后,美国遭遇冷战危机,意识到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危机,意识到国民文化创造力危机,意识到国民文化归属感的危机,这个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在全国高校推广“创意工坊”计划。在全国高校推广创意写作工坊项目,之后,美国高校出现大量非常活跃的创意写作工坊,这些工坊大多数是高校利用自己的教师和组织资源,与社会结合创办而成。如今,美国高校的创建创意工坊系统有2400多个,这些系统是高校和在地文化结合的典范,这些活跃的创意工坊构成了美国文化体系的创意细胞,带来了美国文化及创意产业的整体性活跃。这些系统怎么运作呢,就是把高校的创意写作资源,如教师、作家、组织者资源带到社区,比如他们组织退伍军人成立创作工坊,让退伍军人描写自己,产生了美国战后主流的反战文学系统。组织美国的家庭女性来写作,产生了美国后来非常主流的女权主义写作。组织美国的黑人来写作,美国的土著居民来写作,这些诞生了整个美国战后的主流文化。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