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韩晗出书揭秘民国杂志:…
揭秘官场不倒翁:中国历…
揭秘杨开慧烈士被枪杀的…
揭秘杨开慧烈士被枪杀的…
揭秘嗜春药皇帝:明世宗…
揭秘:溥仪在紫禁城的最…
揭秘:溥仪在紫禁城的最…
揭秘清末《女子修身教科…
揭秘清末《女子修身教科…
揭秘清末《女子修身教科…
最新热门    
 
揭秘水洞沟人早期生活:以捕猎采集为生人数不多

时间:2012-5-12 9:42:51  来源:不详
亲自主持了一次大规模发掘,著名考古专家贾兰坡也到过水洞沟。这次,考古专家在水洞沟发现了两个不同的文化层,不仅发掘出土了8000多件石器,而且发现了动物化石。1980年,宁夏博物馆又进行第四次发掘,这几次发掘,共出土尖状器、刮削器、雕刻器、砍砸器等石器1万件以上,发现野驴、野马、犀牛、转角羊、鬣狗、獐、狍等动物化石十余种,发现孢粉30多种。
  2003年以来,也就是在距第一次考古发掘80年之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又进行第五次大规模,也是历时最长、收获最大的一次考古发掘。这次发掘一直延续到2010年。
  五个文化层:多重学术价值
  第五次发掘的一个重要收获是,在水洞沟发现了5个文化层:第一层出土了石制品和动物碎骨。第二层发现了火塘、灰烬、烧烤面和先民生活的痕迹,伴有石制品、装饰品和动物化石出土。这个文化层内容相当丰富,因而学术意义最重要。在这里,有好几处的泥土被烧成了红色,说明人类在此生活过很长时间。第三、第四、第五文化层中,也均有石制品出土。五个文化层的发现,弥补了前几次发掘文化层划分不很明确的缺憾。
  这次考古发掘,出土的石器有数万件之多,包括石核、石片、石叶、刮削器、尖状器、端刮器等多种。有些制作相当精美,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中十分罕见,其中有些具有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小石片文化的一般特征。
  考古专家依据最新的考古发掘,将水洞沟文化划分为三个阶段:晚更新世早段,距今3.1—2.5万年,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较厚、出土文物多,其文化面貌具有典型的欧洲莫斯特文化和早期奥瑞那文化特征;晚更新世末段,以细石器为主流、并与锤击石片技术并存,说明当时磨制石器、琢打工具、骨器、间接用火等新兴技术已经产生和普及,人类的行为能力至此已有革命性的提升;早全新世阶段,距今0.87—0.59万年,这时,细石器已经很普及。而出土器物相对较少的状况,可能缘自居民数量的减少。
  考古人员还测得了距今4.6万年以前的地层,并于地层中发现少量石制品,为寻找水洞沟早期文化提供了线索。
  昔日水洞沟:古人类如何生活
  今日的水洞沟,属于半干旱半荒漠区。但在五六千年至三四万年前,水洞沟附近不仅有丰沛的湖水,而且有茂盛的青草、灌木,还有数量较多的野生动物。钟侃向记者描述了当时人类生活的图景: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很弱,只能依靠自然,因此,哪里条件好他们就到哪里去,环境变了,难以生存了,他们就离开了。过一段时间,条件改善了,就又有人来了,就这样断断续续延续了两三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到了明代,水洞沟附近又开始修筑长城[注: 长城(Great Wall),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建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修筑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其主要目的在于防御北方民族的侵袭。],屯兵驻守。
  早期的水洞沟人,是以捕猎、采集为主要生活来源。由于资源有限,水洞沟人群的规模不可能很大。据钟侃所说,多的时候可能有几十人,但不会超过百人,少的时候可能只有十几个人。即使到了后期,水洞沟人也不会很多,水洞沟遗址的灰烬不很厚、也不够密集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几个文化层的发现,则反映了当地气候条件的多次变化。
  王惠民介绍,在第五次发掘中,考古专家首次论证并确认了水洞沟人间接用火、掌握“石烹法”的证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先民对资源环境的高度认知、利用能力和因地制宜、机动灵活的生存方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