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传媒无往不至的时代 文…
传媒无往不至的时代 文…
传媒生活:网络节日知多…
传媒生活:网络新节知多…
传媒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仲…
试论传媒诱惑的审美焦虑
浅析大众传媒与农产品信…
浅谈传媒文化中的性别角…
试析语言不能承受之痛—…
试析传媒集中化的文化批…
最新热门    
 
传媒无往不至的时代 文学该如何面对生活(2)

时间:2012-6-3 1:58:28  来源:不详
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分子,同一阶级里因社会经济地位不同而分成的层次.-jieceng]、行业中孕育文学新鲜血液的概率,即作家们从“业余”升级为“专业”的概率,似乎也越来越低。大众被卷入了市场化、全球化的生存竞争高压,业余时间也被流行文化洗劫一空。因此,一个士兵,一个水手,一个农民,在当下也无宁静的一角,缺少内力的积蓄,如果要成为海明威或契诃夫,其道路万分艰难。他们的断档和难产,瓦解了文学生产的正常机制,加剧了经验与感受的资源短缺,加剧了文学空心化的危机。“这个问题无法被创作自由、学历教育等其他问题所对冲”,他特别强调。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也深刻地影响着文学与读者的关系。文学由生活来创造可能性的生活,读者则通过可能性的生活反过来认识和创造自己的生活。维系在文学与读者之间的,正是对于广阔生活的共同感受和探索欲望。在这个意义上,《讲话》所指出的文学的功用“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依然在检视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注:   在这插入文字  在这插入文字-wenxuechuangzuo]。对生活观察度不够、感受力不足的文学,难以得到读者的信赖,没有信赖,便没有了深入阅读和沟通的可能,更何谈“惊醒”和“感奋”?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