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荧屏炒作三十六计没有底…
荧屏炒作三十六计没有底…
荧屏炒作三十六计没有底…
尼山声音:“和而不同”…
修建军:“和而不同”的…
任国征:从两则对联解读…
从两则对联解读“述而不…
宋立林:三谈“述而不作…
传统文化大反思:我们是…
刘仲林:为“述而不作”…
最新热门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看孔子的生态伦理意识

时间:2012-6-19 11:52:51  来源:不详

孔门弟子记孔子[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渔猎活动说:“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孔子钓鱼而不用网具断流捕鱼,射鸟而不猎击归巢之鸟,这在当时必是异于常人之举,故被其弟子极珍视地记录下来。

孔子如此行事,旧注多以仁爱释之。朱熹在注释本章时就引洪氏语曰:“孔子少贫贱,为养与祭,或不得已而钓弋,如猎较是也。然尽物取之,出其不意,亦不为也。此可见仁人之本心矣。待物如此,待人可知;小者如此,大者可知。”此解虽不够全面,却并不十分牵强。《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的话说:“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将剖腹取胎、竭泽而渔和覆巢毁卵视为不义之举,就明显来自道德视域。以此解读孔子的“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既可见其对猎取动物的矛盾心理,又表明了不尽物取之的节制态度,是生态伦理意识的萌芽。

《孟子·梁惠王[注: 魏惠王-魏惠王,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塋,魏武侯子。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开始衰弱,他死于公元前319年。]上》记有一则故事,也反映了这种意识和情感。齐宣王[注: 齐宣王 (?~公元前301年) 田辟疆,公元前320年继齐威王为田氏齐国第五代国君。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他乘机发兵干涉。]看到有人牵着牛从殿下[注: 殿下,原指殿阶之下,后来成为中国对皇族成员的尊称,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汉朝开始称呼太子、诸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走过,便问这牛的用途。得知是准备宰了祭钟,看那牛哆嗦可怜的样子,就表达了不忍之情。视此,牵牛者说:“那就废除祭钟这一仪节吧!”齐宣王说:“那怎么可以废除呢?用只羊来代替吧!”以羊代牛,不明真相者以为齐宣王吝啬,齐宣王自己也无法说清此举是出于什么心理,而孟子则将其概括为“仁术”即仁爱之道,视为齐宣王可行仁政而王的证明并极力鼓励之。

从“杀生”的角度看,用羊与用牛是五十步与百步的关系,孟子亦有同见。孟子肯定齐宣王的,是他“不忍其觳觫”而产生的恻隐之心。孟子解释说:“是乃仁术也,见牛而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所言,虽从动物保护的弘旨看有些狭小,却符合常人的体验。记得小时候,我爷爷在生产队当车夫。在其所驭之马年老体衰时,生产队决定将其宰杀,将肉分给社员食用。尽管当时很困难,吃肉是一件难得之事,但我爷爷不仅在这匹老马被宰杀的前夜与之相伴、流泪,而且在宰杀时离村出走,宰杀后拒不领受马肉。这一来自童年的记忆,令我想起便心中作痛。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