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荧屏炒作三十六计没有底…
荧屏炒作三十六计没有底…
荧屏炒作三十六计没有底…
尼山声音:“和而不同”…
修建军:“和而不同”的…
任国征:从两则对联解读…
从两则对联解读“述而不…
宋立林:三谈“述而不作…
传统文化大反思:我们是…
刘仲林:为“述而不作”…
最新热门    
 
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看孔子的生态伦理意识

时间:2012-6-19 11:52:51  来源:不详
狭小而自虐的境地。

在处理人与物、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儒家的最高理想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中庸》)和“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易·乾·文言》)。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天人合一”。

社会发展到今天,如何既有效地利用自然又有效地保护自然,既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又有效地保护动物,是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由此回望,早在2500年前,在人与自然的矛盾远没有近代[注: 近代,是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五四运动(1919年)这中间的一段时间(1919年到1949年为现代,1949年以后为当代).-jindai]以来这样凸显的情况下,孔、孟和儒家学派能够产生并提出“仁人爱物”和 “取之有时用之有节”的主张,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远见卓识和大智慧。在我们言必称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时,重温这些来自远古的识见,当会使我们肃然起敬,并将汗颜化为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 (作者:王恩来 单位:营口市人大常委会)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