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姜广辉:《中国经学史》…
李思辉:“评委开房收钱…
李思辉:南科大预示高等…
李思辉:一年五千元文物…
丁辉:“穿帮”时代
李思辉:专家指鹿为马,…
陈东辉:大众化才能“化…
李思辉:高考状元热为什…
吴光辉:白居易的长归
刘辉:曹操墓之争,宁肯…
最新热门    
 
李思辉:“审丑疲劳”比学术抄袭更可怕

时间:2012-8-28 12:21:16  来源:不详
    一位学者的态度很有代表性,他在评价某地教师抄袭事件时,摇头说“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事情太多了,见怪不怪了,这恰恰是最令人担忧的地方。对学术抄袭这类操行失范的现象感到习以为常,这种“审丑疲劳”比学术抄袭本身更加可怕,它所造成的危害甚至超过100次抄袭事件的总和。

 

    理想的学术生态应该是这样的:所有学者都潜心于自己的研究,一旦出现抄袭现象,就无可避免地招致群起指责,最终付出相当的代价。在一些国家,抄袭是绝不会被容忍的。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和匈牙利前总统[注: 总统总统是对共和制国家元首的称呼,韩国及日本称为大统领(朝鲜语:???, Daetongnyeong,日语:だいとうりょう,Daitouryo),清朝末年曾有音译“伯理玺天德”。]施米特·帕尔都因“抄袭门”而辞职。而在中国,这样的事情不可想象。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的那两位教师即便被认定论文抄袭属实,大概也不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这也许正是我们要反思的地方。

 

    在很多时候,学术抄袭不仅不被看做极严重的问题,反而常常被解读为制度的、社会的问题。实际上,这归根到底还是个人操行的问题。要“遏制学术抄袭之风”,当然要在法律、制度、机制等方面有所建树,但更重要的是重塑“抄袭非常可耻、抄袭十分丢人”的朴素认知架构。一方面,舆论对任何一起学术抄袭现象,都应该零容忍;另一方面,每一个为学者在做学问、写论文的时候,都应该把“抄袭可耻”前置于撰文之前。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学术抄袭是极其严重的、不能容忍的问题”这一常识必须普及化。只有这样,涉嫌抄袭的教师才不会有恃无恐,相关高校才不会非要“等到开学再处理”,我们的媒体才不至于非得挖空心思寻找足以引起人们关注的“新闻点”。

责任编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