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邓贤:民族危亡时刻 中国…
二十四孝新标准施行 西…
赵启正:民族文化通过传…
学者:民俗土壤消失 传统…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
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
作家邓贤:蒋介石日记每…
邓贤:从代言知青到探究…
中国民俗专家:民俗应存…
张献忠是杀人魔王滥杀无…
最新热门    
 
邓贤:民族危亡时刻 中国知识分子能够成为脊梁(2)

时间:2012-9-22 0:09:50  来源:不详

对话

“解读那个战场、那代人的心路历程,是我的责任”

记者:关于背景题材和写作角度,最初怎么考虑的?

邓贤[注: 邓贤,作家。1953年生,四川成都人。1971年初中未毕业即“上山下乡”,到怒江以北跟缅甸接壤的云南陇川县当知青七年。1978年考取云南大学中文系。]:对于这个题材,我写《大国之魂》中间涉及一部分,写完后很不满意。因为资料都在美国,没有条件得到这些东西。另外,因为那批学生打完仗就散掉了,找不着。我父亲的战友,当时在成都[注: 成都市-成都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是中国四川省的省会,中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有六十多个,现在只剩下三个。2004年我做了一本书,那是我很自豪的一本书。我领着六个文学青年,用时一年采访了近1000个散落在各国的原驻印军学生兵,做了口述实录,用中文、日文、英文发行,书名叫《同一面战旗下》,这也是中国军队在二战中打的唯一国际战争。因为这些资料太难找,这些人很难找到,而且现在健在的都90岁了。我们在采访过程中,比如这周采访完,下周找另一个人,打电话去,别人告诉我他已去世,这样的事遇到很多。那次采访是我写这本书的全部基础,我深入到那代人的内心世界,我想再没有人有我对那场战争了解得那么深。因为我采访过的当事人是那么多,数量那么大,这是一种奇迹。2009年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觉得写这本书的时机成熟了。

记者:书中很多“官二代”“富二代”参军[注: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所说的参军蒋琬。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如陶渊明曾任镇军参军,《后汉书》著者范晔曾任刘裕第四子刘义康的参军。]抗战的故事,你想向今天的青年传达什么?

邓贤:在那个年代,在校学生享有免服兵役的政策,因此上战场是最违背家庭意愿的选择。但就是这样一群大、中学生,组成了中国抗战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支学生军。这些学生兵中,大学文化程度的占20%,高中文化程度的超50%,粗通英文或具有较高英文能力的约占1/4,这是一支真正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军队。这个书我写了三年,我想表现的或者我想体现的是,不管阶级,什么官二代、富二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会以行动来成就国家的脊梁。

记者:父辈经历[注: 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事。 片名 《经历》The Exper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