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10月27日 近代启蒙思想…
龚鹏程:国学经典阅读目…
龚鹏程:国学经典阅读目…
龚鹏程:国学经典阅读目…
大学教师自述科研项目结…
绝密“816”核工程:可…
海派清口的前程:更上一…
最新热门    
 
龚鹏程:陈兴武《通行本〈二十四史〉勘评选》序

时间:2012-10-18 20:21:15  来源:不详
不若百衲本可信可据 。

  由于他对勘出来的异处,也就是点校本的误谬之处极多(光是《晋书》就达二千四百余条),逐条考辨,不免支离,因此我想替他把他工作的几个重点综合起来说说:

  一是存古体。点校本喜欢以今体俗体字代替古字,陈兴武则认同颜师古所说:“旧文多有古字……后人……以意刊改,……弥更浅俗”,因此一一核检,以存古体。这或许有人要以为是佞古,其实不然,改易俗体,往往致误。例如《梁书》卷一武帝本纪:“负粮景从”,点校本把景改成影。一般来说,影为景的今体是不错的,二字同义,但此处却不能如此改。云集景从之景,只能写作景,犹如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能讲成影行那样。又,某些字,是那个时代通用常用的,例如詶,汉魏南北朝[注: 朝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此后160 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总称为南朝。]时多用之,今一律改为酬,就令人不知语言的时代性了,丧失了让人知古今之变的作用。

  二是明本字。《晋书》武帝纪:“淮南王允镇守要害,以彊帝室”,点校本改彊为强。强本是虫名,借为彊。此类音近假借字,兴武亦以为当依本字。又《后汉书》文苑传:“伯牙鼓琴,淫鱼出听”,点校本改成游鱼,兴武考证淫鱼指沉潜深渊之鱼,不可改为游鱼,则是本来该是某字,不可以意近之字替代。

  三是审辞例。《南齐书》陆慧晓传:“会稽旧称沃壤,今犹若此;吴兴本是塉亡,事在可循”,点校本作“事在可知因循”,兴武以为不通,因不合骈文的文例,只有事在可循,才能与“今犹若此”对得起来。文例之外,又有书例,如同书豫章文献王传:“性泛爱”,点校本增一字,“嶷性泛爱”,兴武谓史书于传主之名例多从省,故不需补。又《梁书》侯景传:“破掠吴中,多所调发”,点校本改所为自,其实“多所”经书中常见,不应改。此外还有时代的辞例,如《陈书》宣帝纪:“民天所资,岁取无记”,点校本改天为失,不知“民天”乃食之代称,流行于汉魏南北朝隋唐五代间,凡此,皆辞例不审而致误者。

  四是辨典制。校勘之学,不仅是雠校异同,且须藉以明典章制度、名物度数。如《魏书》韩茂传:“赠齐州刺史,谥曰成侯”,点校本作泾州。兴武考证北魏人臣多于卒后赠齐州刺史,无赠泾州者;泾州刺史多为生前实授。《南齐书》虞玩之传:“或户存而文书已绝,或人在而反托死板”,点校本改板为叛,兴武考证指板籍即今之户籍,故不应改。又吕安国传,点校本校勘记说:“安国前封锺武县男,进爵则为侯”,兴武亦以为此乃不明典制之误,男进爵为伯,伯再进爵才是侯。《北史》魏本纪:“车驾始于藉田于都南”,点校本藉作籍,亦是不知藉田制度之误。

  五是考史实。《三国志[注: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虞翻传:“大司农刘基”,点校本改为大农,其实三国时统称大司农,不作大农。吕蒙传:“赐寻阳屯田六百户”,点校本户作人,实则赐田应以户计。《晋书》齐王冏传:“居宰衡之任”,点校本改作宰相,不知宰衡之名始于王莽,此乃借王莽事以讥齐王冏。《北齐书》文宣帝[注: 文宣帝高洋高洋,字子进,生于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卒于北齐天保十年(559年)。其先为渤海蓚(今河北景县西)人。曾祖父高谧曾任北魏御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