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小区领4岁童读《易经》…
大运河有了新“护身符”
“发展”的“异化”与“…
“发展”的“异化”与“…
重新诠释张居正改革:促…
赵无极,在巴黎重新发现…
广西当代艺术再度“发声…
张世英的新 “天人合一…
教育部启动新“长江学者…
新“掌门”的新政——访…
最新热门    
 
重新“发现”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的发现与初考

时间:2012-11-2 12:22:33  来源:不详
六章,迷信与科学;第七章,王充与批判的精神。”并注明有“北大出版部铅印本”。“北大出版部铅印本”,其实就是供北大师生内部使用的这个“讲义本”。这个“讲义本”没有公开出版过,只是其第七章中的一部分,后来以《王充的论衡》为题发表在《现代学生》(四卷六八九期)上,后又收入黄晖著《论衡校释》一书的附编四。1962年,胡适为台湾商务印书馆印本《淮南王书》所作的“序”(手稿)中也提到此事,说:“黄晖先生的《论衡校释》附录的一篇《王充》是我在民国八年写的《中国哲学史》讲义的一部分,不是我在十九年写的《中古思想史长编》的一部分”。

    那么,经胡颂平记载、胡适本人提到的这个“讲义本”究竟有何特色?由于国内至今没有发现这个“讲义本”,其内容只能通过零星的年谱、日记、传记等文献资料,予以摸索与揣测而已。上个世纪60年代,由台湾胡适纪念馆编印的《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手稿本)》、《中国中古思想小史(手稿本)》、《淮南王书》等,就约略给出了一些线索,这些线索就是“讲义本”后来发展出来的学术思路与成果。

    据唐德刚整理翻译《胡适的自传》的记载,胡适在其晚年的口述自传中曾说:“我在过去三十多年虽然没有出版《中国哲学史大纲》的续集,但我仍然写了若干专著,其中好几种也都是以专书形式问世的。例如我对《淮南子》的研究就有四万多字(指1931年出版的《淮南王书》)。《淮南子》是道家哲学中的巅峰著作之一。”可以看到,胡适后来出版的各类“专书”,可能就是其《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部分内容的拓展与修订,其中古哲学史研究的重要成果都是从“讲义本”中抽取演绎,并进一步发展成“专书”的。

    《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对于研究胡适学术思想,及新文化运动中的哲学史研究成果,颇具“活化石”意义。然而,随着《胡适文集》与《胡适全集》等一系列[注: 一系列 拼音: 解释: 1.犹言一连串。-yixilie]大型丛书的出版,我们却始终没能看到承载着大量第一手信息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中)“讲义本”。

    卷中讲义本真容  

    笔者近日觅得这个“讲义本”,终有机会拂去疑云。这是一册线装铅印的本子,全本共约为五万四千字。值得注意的是版心处印有“汉代的哲学”、“胡适编”字样,这的确是部未完稿;因为胡适后来拟行的“中古哲学史”重编计划,是囊括两汉、魏晋、六朝、唐宋时期的,而非仅有汉代部分。

    按照胡适1922年3月2日的日记记载,“拟重编《中古哲学史》,拟分两部,六篇:部甲,两汉魏晋。篇一,道家的成立;篇二,新儒教的成立;篇三,自然主义的发展。部乙,六朝唐(印度化的时期)。篇一,输入时期;篇二,分宗时期;篇三,革命时期。”这册“讲义本”显然就是胡适1919年在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时所讲中古哲学史前半部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