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王蒙:中国的泛道德论既…
东汉开国功臣贾复:作战…
王蒙很文学也很政治 称…
王蒙很文学也很政治 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论坛:…
王蒙:我并不否认我的中…
王蒙:我并不否认我的中…
王蒙:我并不否认我的中…
王蒙:文化瑰宝与文化泡…
王蒙最大快感源自己小说…
最新热门    
 
王蒙:作家作品都有政治含义 诺奖也有政治倾向

时间:2012-11-13 19:07:15  来源:不详
文学、文学家、文学奖 
  文学多半会偏于理想性与浪漫主义,包括文学作品里的那些穷愁潦倒自嘲解构之语,正是出自敏感与激情的发扬。文学愤青多于别的行业的愤青,也往往是想得越高,火气就越大的表现。文学不但反映与关心形而下,也硬是带着某种虔敬的情怀直冲霄汉,直奔终极与形而上。
  文学家则是人子。雅与俗、阔与窄、高与卑、清与浊,往往兼备,未能全然脱俗免俗。当然不同的作家,良莠不一,相互格调相差甚远。
  某个或一些关心文学、或热爱迷恋文学的人,一些有一些权威与实力的团体,主持了文学奖的运转。如果主持评奖的人士确有较高的鉴赏判断能力与对于文学艺术的敬畏与忠诚,这样的文学奖,有可能使得万众瞩目,更使得一些作家心潮澎湃。 
  大体上文学奖与文学家的关系可以分为5种。第一,其作品并不理想,但沾了获奖的光,立马青云直上,他(或她,下同)是预支或超支了该奖项的权威与影响。
  第二,他的作品极佳。不给他评奖,文学奖项的损失远远多于文学家个人的损失。例如托尔斯泰,他没有获过国际知名的大奖,受损失的不像是他本人。
  第三,他已经大放光芒,由于获奖,本人是锦上添花,奖项是咸与荣焉。
  第四,获奖者尚未被受众充分认识,评奖人慧眼早识,证明了该奖项的伟大超前,近乎文学伯乐。某人获奖了,本地域人们不知其为何许人,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第五,大致作品也还不错,公众基本认同,类似的作者也并不乏人,但得了奖啦,好事,算是顺理成章,也算幸运之极。
  从长远看,从真正的文学史[注: 文学史,是研究文学发展历史的科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同属文艺学的范畴。-wenxueshi]上看,则文学奖对于文学的意义有限。古今中外,屈原、曹雪芹、托尔斯泰、巴尔扎克……谁得过什么大奖?即使得过也早被历史所遗忘或者忽略。
  我们这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重奖而轻文学,视境外大奖如神明,视本国的文学劳作如粪土。这里有第三世界国家的文化虚无主义,有急于走向世界的浮躁心理,有庸人的无知,也有依靠境外的认可来给自己壮胆的怯懦……
  所以我多次套用一个电视广告词:某某某某大奖办得好,不如文学作品好。
  诺贝尔文学奖、文学、政治
  诺贝尔文学奖是目前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奖项。诺贝尔文学奖多次与一些国家的政府发生政治的龃龉。原因之一是诺贝尔文学奖是北欧瑞典文学院的有关院士们决定取舍的。他们1960年代给苏联的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发奖,使帕斯·捷尔纳克受到苏联官方极大压力,被开除了苏联作协会籍,他只能选择拒奖,而晚年的赫鲁晓夫则对此事感到愧疚。
  后来此奖发给了苏联的索尔仁尼琴,苏联政府的反应则是吊销了索的护照。
  诺奖也与苏联有过较愉快的打交道的记录:发奖给萧洛霍夫,萧是苏共中央委员,曾跟随赫鲁晓夫访问美国,被赫称为他们的文化的伟大代表。
  同时诺奖也有选择西方国家[注: 西方国家 人们常说的东西方国家划分有三个标准: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和政治体制。若只考虑地理位置,英法美等处于西半球的国家可称为西方国家;若从文化背景上讲,]的左翼作家的记录。1979年,诺奖给了当时西德的伯尔。德国政府并不欢迎,这是时任驻华大使的作家厄温·魏克德对中国作协一批人说过的,但德国总理科尔还是登门向伯尔表示了礼貌的祝贺。
  在中国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