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甲骨藏珍 殷契重光——…
“殷契重光——国家图书…
通讯:佛顶骨舍利盛世重…
佛顶骨重光背后“再造佛…
瘗藏千年佛顶骨盛世重光…
南京举行佛顶骨舍利盛世…
佛学家:佛顶真骨重光凸…
南京云锦特为“佛顶真骨…
沪年轻人再现中国经典卡…
西沙群岛发现大量水下文…
最新热门    
 
雅物重光话藏砚

时间:2012-11-23 11:59:41  来源:不详

 

 

▲桃形端砚拓片,通过墨色的深浅变化表现出砚堂中的石眼。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祖先留下了大量的文化产物和遗迹。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大量的文化产物也经历了发生、发展和逐渐消亡。然而,我们惊喜地看到,在这此消彼长的万物轮回之中,有一个品类的文化产物始终伴随着中华文明的萌芽、发展、传承,见证并记载了中华文明史[注: 本书是光明日报出版社重点图书工程——光明彩图书系历史系列中的一种。编者力图通过简明的体例、精练的文字,新颖的版式、精美的图片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的全过程,这就是以研磨颜料为主要功能的“研磨器”——后来演变为以研磨书画用墨为主要功能的“砚台”。从史前中华文明的发轫,研磨器就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站在了文明的起点。古代岩壁画、彩陶画和先民身体彩绘等等遗迹或遗存物上的颜料,都来自研磨器的加工。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文化圈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等社会活动,都须臾不可离开对笔墨纸砚的使用。时至今日,虽然中华文化的书写工具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是,砚台依然活跃在文化的舞台上。

 

    收藏热的兴起,带动了人们对收藏文化的兴趣和探索,这也是人们文化素质日益提高的必然。随着人们对中华文明深层次文化现象的挖掘,砚学和砚文化日益得到世人的重视。在收藏领域也逐渐由所谓“杂项”,升位为专题收藏的主流。收藏热与经济发展[注: 概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