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孟子》应是排在…
上海交大学者研究称:《…
汪宏华:《孟子》应是排…
12月3日 曾国藩委派容闳…
两岸三地学者在京纪念台…
学者揭秘顺山集遗址——…
两岸著名学者对话“道家…
于丹,学者明星化的迷失
中西学者在京举行研讨会…
戏曲圈“傍名人”博关注…
最新热门    
 
学者:《孟子》应是排在《论语》之前 (1)

时间:2012-12-7 19:57:49  来源:不详
感性思维的,这只是思维前期的收集信息的工作,无论理性思维还是感性思维都需要以这些信息为基础。真正的感性思维是指对事物表象的分析与判断,欲求与预测,解构与重构等。这种思维产生在理性思维之后,直接指导人的言行,即从悟到知,从知到行。
  很明显,这种思维观与现代哲学大相径庭,孰是孰非,这里暂不讨论。
  2、明德之德是指道德、德性,是指面对或管理人财物的心理素质,包括诚意、正心。诚意是诚挚意念,排除内在的以自我为圆心的私意,正心是端正心思,克制因外在诱惑产生的贪心。二者也是先内后外的顺序,而且主要是针对人的欲念,与格悟致知所对应人的思维相反。
  明(才)是隐性的,德是显性的,先隐后显。另外,致知与正心还是互为因果、对应的关系,当对事物的外表有了完整的认识之后,自然就不会被它的声色引诱,不会财迷心窍了。格悟与诚意也是如此,当对事物的本质有了透彻的认识之后,内心自然就不会自我膨胀,不会利令智昏了。
  质言之,明德就相当于才德,是并列词,不是偏正词,而且才在德之前。与《周易》之自强不息(乾)、厚德载物(坤)的顺序一致。《大学》并非是我们此前认识的单方面强调德行[注: 师言:“德是下功夫,是有志于道;德在心里而行诸于外的就称为“ 德相 ”,譬如走路、行仪……都可表现出一个人的“德相”来。]
  正是由于《大学》被误解为单重德行修养,所以才异化出了后来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大学》要求人们才德兼备,而且是先修炼获取财物的正当能力,再克制各种不合理的欲望。若完全禁绝了内欲与外物,德也也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德的主要作用是载物,是支配物。更重要的是,有德而无才谈何治国平天下呢?才德没有主次之分,但一定要有先后,只有先打来了猎物,才谈得上分配猎物,只有先有了生产力,才谈得上生产关系。
  非常神奇的是,《四书》虽然选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者,不同的篇章,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提要与正文,归纳和演绎的关系,更准确地说是,它们之间可以理解成提要与正文的关系。《大学》便可看作是其它三书的绪言。朱熹真正是用了一番脑筋,不愧是儒家的集大成[注: 大成(1989年4月26日—)男,歌手。韩国5人男子组合BIGBANG成员之一。另外也有同名韩国演员姜大成(1980年08月22日—2010年10月29日)。]者,他编写的《四书章句集注》就像似书论家的书法集字,收集来的篇章竟在文理和结构上都能自成一体。
  明明德:意即弘扬才德。曾参的原意本是指个人的才德的修习,即修身,但放在《四书》中整体理解,则包括修身和齐家两个方面。对应于讨论个人与亲属、师友等小集团关系的《论语》。这又是集章与原章有所区别的地方。
  亲民:意即完成个人与家族修习之后,推己及人,言传身教,使邦国和天下之人都能不断革新,不断提升各自的才德。如果是家长,就要引领一家人明明德;如果是邦主,就要引领一地的人明明德;如果是天子,就要引领全天下的人明明德。亲民在整个《四书》中是针对治国、平天下而言的。
  《论语》中的父子对应齐、修;《孟子》中的君臣对应平、治。平天下是君王的事,治国主要是臣子的事,齐家是父亲的事,修身是个人的事。
  止于至善:不是此前人们理解的达到至善为止,而是为“善”确立两个边界,以保证不偏不倚。对应于《中庸》。
  第一个边界是“至”,包括两方面,1、在明明德的格、致、诚、正之时,要尽可能追求更高境界,认识更多真理,灭除更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