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孟子》应是排在…
上海交大学者研究称:《…
汪宏华:《孟子》应是排…
12月3日 曾国藩委派容闳…
两岸三地学者在京纪念台…
学者揭秘顺山集遗址——…
两岸著名学者对话“道家…
于丹,学者明星化的迷失
中西学者在京举行研讨会…
戏曲圈“傍名人”博关注…
最新热门    
 
学者:《孟子》应是排在《论语》之前 (1)

时间:2012-12-7 19:57:49  来源:不详
私念;2、在亲民的(修、齐)治、平方面要尽可能多感化辖区内的人,尽可能让他们都做到明明德。
  第二个边界是“止”,也包括两个方面,1、在格、致、诚、正之时,要懂得适可而止,不必做超出自己能力的虚妄思考,不必克制自己的合理欲望;2、在亲民之时,只注意看清自己的管辖范围,不可超越权限。若有大志大能,也须等到职位真正改变、提升之后。《大学》是允许士兵心怀将军之志的。
  总体而言,止于至善的本意并不是要求我们都去追求无止境的善,不是要求我们都去做圣人或帝王,更主要的是坚持做好当下的本职工作,直到尽善尽美、不偏不倚。若是天子就想方设法将天下治理好,是家长就将家或家族管理好。而且“至”与“止”确定的是一个可以伸缩的区间,优秀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适当的切合人性的等级。
  为什么要这样理解“至”与“止”呢?因为接下来,说的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假如是要求达到无限之善后才止,就无所谓止了,变成了无止境的追求了。唯有常怀知足之心,常怀切实可行之理想,人才可能定、静、安、虑,才可能有所得。目标决定心态,心态决定成功。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