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法律学者呼吁:法治建设…
疑似成吉思汗陵墓被曝光…
学者:搞科幻的没人信“…
三成受访者相信末日 专…
点将台·老鲍谭古:人生…
学者:古人类直立行走可…
曹操墓所在地村民欲起诉…
专家学者反思与重构现当…
学者:《孟子》应是排在…
学者:《孟子》应是排在…
最新热门    
 
学者:人类未来大趋势是“将无同”

时间:2013-1-3 11:24:43  来源:不详
“将无同”这三个字,出现在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上学术思想最活跃的魏晋时期,约为公元220年至420年。当时流行的学术思潮是玄学。学者们围绕“名教”和“自然”的主题,展开激烈的论辩。看法虽然不同,双方的风度很好。他们不轻视对手,只论理,而不在意对手地位的尊卑。 
  “竹林七贤[注: 竹林七贤是指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是当时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群体,诗人阮籍和音乐家嵇康是“七贤”的领袖。他们的立场倾向于与“名教”对立的“自然”方面,狂简任达和思想自由,是他们追寻的目标。王戎是“七贤”中最小的成员,比他大二十岁的阮籍,本来与王戎的父亲王浑友善,后来接触到王戎,相见大乐,此后便只愿意和这个年仅十五岁的“阿戎”谈,置王浑于一旁而不顾。
  清谈者的姿容仪态也很讲究,最尊崇有范儿的是王戎的从弟王衍,据说他清谈的时候,“神情明秀,风姿详雅”,手里拿的麈尾以玉为柄,因皮肤白皙,手和麈尾的玉柄浑然无有分别。另一位清谈名家乐广,以渊默简要著称。王衍和乐广,极尽当时名士风流之盛,成为魏正始时期的清谈领袖。
  清谈在哲学层面发生的争论,是关于宇宙世界的“有”和“无”的问题。wWW.lsqN.cN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两位天才的思想家王弼与何晏,就活跃于此历史时刻。关于“有”和“无”的争论,参与的人比较少,“名教”与“自然”的争论牵连面广,参与的人多,持续的时间相当之长。“名教”关乎政治伦理秩序,“自然”关乎个体生命的自由。王弼的观点主要见于他的《老子注》一书,何晏则注《论语》,两人都从儒家和道家的最高经典追溯自己思想的源头。哲学论争和“名教”与“自然”的争论互为表里,包括高人、雅士、名流在内的魏晋知识分子群体,鲜有置身于这一时代主题之外者。
  但到了下一代,情况发生了改变。《晋书》记载,阮籍的从侄孙阮瞻,一次拜见当时已经位至“三公”的王戎。王戎问这位年轻人:“圣人贵名教,老庄明自然,其旨同异?”阮瞻回答说:“将无同。”当时圈内人士称阮瞻的回答为“三语掾”。“将无”是不含实义的语助词,“将无同”就是没有什么不同,也就是“同”。前辈们争论不休的“名教”与“自然”问题,到下一代人那里,已超越对立,摆脱执著,变成无需争论不必争论的问题了。
  《世说新语》的类似记载,是王衍和阮籍的侄儿阮修的互相对问。诚如大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所说:“答者之为阮瞻或阮修皆不关重要,其重要者只是老庄自然与周孔名教相同之说一点,盖此为当时清谈主旨所在。”(《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陈著《金明馆丛稿初编》,页203)《晋书》记载,王戎听了阮瞻的回答,不禁“谘嗟良久”,最后表示认同。当年持论甚坚的清谈领袖,在时代前行的年轻人面前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破除“迷执”
  事实上,人类历史上的许多惊心动魄或者惊天动地的争执和论争,到后来都因趋同而化解或由于折中而和合。人类的思维之路所以无限曲折,是由于人们有“执”:执于“一”,而不知有“二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