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玉皇大帝太过窝囊?农民…
长篇历史小说《刘志丹》…
《蜗居》电视剧“惹火”…
成都作家小说还未动笔 …
退休副台长写黄色小说?…
《战国策》拟作之小说因…
论章回小说的人格探索
狐评古典小说《镜花缘》
从小说《五行神话》说阴…
论章回小说中的人格悲剧
最新热门    
 
《最小说》赢了《收获》≠郭敬明赢了巴金

时间:2009-12-15 11:34:26  来源:中国青年报

  由同济文化批评研究所联合《怀尧访谈录》共同发起的“2009年度10强刊物”评选,在凤凰网上的网友投票初步得出了这样一个结果,“巴金创办的《收获》居然低于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4000多票。”

  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媒体在报道该条信息的时候使用了一个词,“居然”。巴金主编居然没有郭敬明主编的号召力大,老牌文学期刊《收获》居然没有新生青春读物《最小说》受欢迎。其实,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如果倒过来《收获》领先《最小说》4000多票,用“居然”形容才更合适些,我们会有擦擦眼睛看清楚的冲动—《收获》还真的有如此大的魅力吗?

  坦白说,“《最小说》赢了《收获》”除了满足新闻传播的兴奋点之外,并没有太多可说道之处,因为《最小说》和《收获》,根本不具备可比性。《最小说》的读者群是青少年群体,而看《收获》的人中,则鲜有青少年的身影。在刊物性质上,一本是流行消费类刊物,一本是一直倡导“纯文学”概念的刊物,文学理念不同,道不同不相与谋。《最小说》超过了100万,而《收获》的发行量不可考,至多在十多万本,单就发行量而言,两者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可能会有这样一种观点:就品质、艺术化和智力含量而言,两者同样不在一个重量级上。但这个观点大可一议。首先,文学的定义几十年来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可以说《收获》的作者德高望重、文字技巧娴熟、思想内涵深邃,更符合文学启迪心灵、丰富智慧的要求,可现在的年轻读者,他们要的是文字与他们的生活、情感以同步的节奏呈现,他们要求文学带来阅读上的快感,这些,岂能是爷爷辈的杂志和作家所能提供的?

  本不应该把《最小说》和《收获》放到一个平台进行票选的,但似乎又找不到不把它们放到一起的反对理由。可悲的地方在于,它们尽管创刊时间不同,但毕竟是同时代的出版物,同时摆放在同一个报刊零售厅销售,既然能够接受读者的选择,那么在网上接受读者的评判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老牌文学期刊中的佼佼者,这些年来《收获》一直在做沉重的转身,以适应新生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但很多东西已经像DNA那样一旦形成便很难修改。这本杂志虽然称不上暮气沉沉,但与新生代读者所要求的朝气蓬勃却也相差甚远。悠久的办刊历史没能成为《收获》的巨大优势,却成了拖拽它前行的累赘,想要追上《最小说》的发行量,《收获》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但这个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好在,衡量一本杂志的标准并不能单纯看发行量。文学的精神、文字的精准以及两者身上所具备的独特力量,都是构成一本好杂志的骨架和血肉。从这个角度来说,《收获》应该成为《最小说》的追赶榜样。在这次“10强刊物评选”中,虽然事实像媒体说的那样,《最小说》赢了《收获》,但郭敬明却赢不了巴金,原因很简单,这两位主编,已经不在同一个时代和同一个空间了。

  韩浩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