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章回小说中的人格悲剧
神道设教:明清章回小说…
从辨体角度看明清章回小…
“章回体”称谓考
最新热门    
 
论章回小说的人格探索

时间:2009-11-10 11:12:12  来源:不详
论文关键词:章回小说  人格探索  伦理人格  主体人格  人文人格
  论文摘要:本文认为,古代章回小说发展的历史,是对价值人格进行不断探索的历史。章回小说的人格探索可以分为这样三大历程:《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对伦理人格和社会政治的关系的思考,表现了对伦理人格的困惑;《西游记》、《金瓶梅》以对主体人格和伦理道德关系的思考,表现出对主体人格的弘扬;《儒林外史》、《红楼梦》以对初步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新的人格的探索,表现出对人文人格的追求。
  德国学者恩斯特·卡西尔曾经指出:“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可以被称之为人不断自我解放的历程。语言、艺术、宗教、科学,是这一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在所有这些阶段中,人都发现并且证实了一种新的力量——建设一个人自己的世界,一个‘理想’世界的力量。”①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表征,古代章回小说发展的历史,也是对人生进行不断探索,并寻求人自身的不断解放和人格的不断完善的历程,是不断设计人的理想生存状态和理想生存环境的历史。随着古代小说的发展,章回小说的人格探索可以分为对伦理人格的困惑,对主体人格的弘扬和对人文人格的追求三大历程。从古代人格的发展来看,这三大历程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伦理人格的困惑
  《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对伦理人格和社会政治的关系的思考,表现了对伦理人格的困惑。作为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在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逻辑延伸,传统儒学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是政治统治的根本。这一思想在作为儒学经典之一的《大学》中得到了典型的体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条目中,“格物”是基础,“修身”是中心,“治国平天下”则是目的。所谓“格物”,按后来朱熹的解释:“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②。强调的是对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理”的体认。而所谓“修身”,强调的则是人格的道德完善。按《大学》的解释:“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道德修养的根本,在于克制人的情欲,以达到“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的道德境界。只有通过“格物”“修身”,才能达到国家的治理和天下的太平,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目的。因而《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