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正文
论章回小说中的人格悲剧
神道设教:明清章回小说…
从辨体角度看明清章回小…
“章回体”称谓考
最新热门    
 
论章回小说的人格探索

时间:2009-11-10 11:12:12  来源:不详
朱熹则把超越于伦理的“己”一概斥之为“私欲”,列为“克之”之列。于是,伦理人格成为价值人格唯一合理的表现形式,超脱于伦理道德之外的主体人格因之失去了合理存在的天地。而《西游记》、《金瓶梅》的人格探索意义主要在于:通过主体意识的弘扬,把主体从道德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主体人格交还给本应属于自身的人自己。 
  《西游记》是一部极富象征意味的神话小说。作品通过孙悟空身上强烈的自由意识,巨大的人格力量和高度的人格尊严的象征描写,高扬了主体人格。在《西游记》的第一回,作者通过须菩提祖师为孙悟空命名,寄寓了孙悟空率性而真的自由意识:“狲字去了兽傍,乃是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并且提示说:“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其实,这里的“婴儿之本论”,即相当于后来李贽《童心说》中作为“人之初”的“童子”,强调的是超脱于伦理束缚的自然人性,这种自然人性构成了孙悟空率性而真,任性而为的自由意识的人性基础。在《西游记》中,最能体现孙悟空人格力量的是他那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和广大神通。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本领的发源地却在隐括着一个“心”字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这无疑说明孙悟空的修道过程,实际上是指修心过程。孙悟空后来在黑风洞对黑熊精夸耀自己本领来源时解释说:“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他说身内有丹药,外边采取枉徒劳”。孙悟空的本领显然是“心性修持大道生”的结果,是人对自身潜在力量认识、发现的产物。作者对孙悟空本领的描写,实质上是通过神话的方式突出了主体的人格力量,表达了对人的信念及礼赞。在《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情节自然是“大闹天宫”。而促成孙悟空“大闹天宫”的主要原因,则是他高度的人格尊严和天宫上等级制度的冲突。当孙悟空初上天宫之际,面对至高无上的玉帝,不但“挺身在旁,且不朝礼”,而且目无尊卑,自称“老孙”。当他发现玉帝所封的“弼马温”只是“未入流”的“末等”官衔,意识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一怒之下,“打出天门”,回到花果山,树起“齐天大圣”的旗号,公然要和玉帝分庭抗礼。二上天宫后,也是由于王母娘娘的蟠桃会不曾“请我老孙做个尊席”,人格尊严受到贱视,他才盗仙丹,偷御酒,大闹蟠桃会,又一次反下天宫。到了“八卦炉中逃大圣”,孙悟空公开提出:“灵霄宝殿非他久,历代人王有分传。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这种“强者为尊”的思想,无疑是孙悟空主体人格的强烈体现。
  主体人格的强化必然会导致对外在束缚的冲突,孙悟空和紧箍咒的冲突即具有这样的象征意味。紧箍咒又叫“定心真言”,如来曾就其作用对观音说:“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上,自然见血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后来,观音又对孙悟空说:“若不如此拘系你,你又诳上欺天”,“须是得这个魔头,你才肯入我瑜伽之门路哩”。
  显然,紧箍咒象征着制约主体的外在束缚。作为贯穿整个西天取经过程的一个矛盾冲突,是孙悟空为实现人格解脱,要求摆脱紧箍咒束缚的斗争。为了摆脱紧箍咒的束缚,孙悟空曾当面质问观音:“你怎么生方法儿害我”,“哄我戴在头上受苦”。并多次要求唐僧、观音、如来“把松箍儿咒念念,退下这个箍子”。即使成为斗战胜佛之后,孙悟空还没有忘记对唐僧说:“师父,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什么紧箍咒儿 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什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孙悟空最终实现了对紧箍咒的解脱,这意味着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