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王世襄:斯人已去成绝响
从收藏界现状说到“王世…
王世襄一生的15种爱好:…
爱吃的“老顽童”王世襄…
有多少人真正懂得王世襄…
王刚马未都追思王世襄:…
罗哲文即兴赋诗忆王世襄…
追思王世襄:用克劳斯亲…
王世襄:鸽子无声飞过
王世襄:连玩都玩不好,可…
最新热门    
 
听王世襄先生忆旧:梁思成是我古建筑启蒙老师

时间:2010-1-31 12:38:18  来源:人民政协报
。”

  唐山大地震后,小院中的居民搬到日坛公园搭帐篷居住,王世襄不愿离开他的这些宝贝,干脆躺进紫檀大柜睡觉,而且还不怕“屋破雨漏”。

  后来情况越来越糟糕。堆放这些家具的三间北屋后墙,正是后院五家住户所搭的小厨房的后墙。这些小厨房都用油毡覆顶,距离北屋房檐只有三尺,一旦有一家厨房不慎失火的话,北屋连同这些历时数十年收藏的明式家具都将付之一炬。此外,房管局安排搬来的住户,是一个白铁匠,整天打铁、焊洋铁壶,他的老婆则捡拾垃圾,堆得满院都是。面对如此境况,王世襄多次到街道办事处、房管局和文物局反映,有关部门派人查看后,送来几个灭火器,实质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王先生只有考虑搬家了。恰巧此时,上海博物馆修建完工,且辟有专门的家具展厅,只是没有一件家具可供展出。几经辗转,香港的庄贵仑欲购买王世襄所藏明清家具,捐赠给上海博物馆,以纪念他的先人。王世襄明确表示,只要出资者购买所藏家具后一件不留,全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同意这个条件,收入《明式家具珍赏》中的家具他也一件不留,而且不讲价钱,只要对方所出资金能够在北京购买一处居所就行。最终各遂心愿。1993年,庄先生买下王世襄所藏79件明式家具全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而王世襄也用庄先生所出——仅是当时国际行情的十分之一的资金购买了位于芳草地的新居。当然,最让王世襄感到欣慰的,是这搜集了40余年的79件心爱之物有了一个永久安定的家。

  谈起这件往事,王先生说,若按当时与庄贵仑的约定,自己所藏四把一堂之牡丹纹紫檀大椅,只有一把两次出现在《明式家具珍赏》图录中,其余三把完全可以按照约定不必捐献出来。而他不愿拆散它们,四把明代精品摆在一起实在难得,因此便毫不犹豫地全部拿出捐赠了。此外,《珍赏》中还有一件“黄花梨小交杌”,并不算在捐赠数中,因这之前已把它送给杨乃济先生了。几年后,杨先生又将这件家具送还,王世襄又无偿捐给上海博物馆。这样,上海博物馆所展出的俪松居主人旧藏家具就成了完整的80件。

  另一个归宿

  王先生夫人袁荃猷女士,自幼受传统文化滋养,有幸师从汪孟舒先生学习书法、绘画和古琴艺术,并得到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的悉心传授。1940年,在燕京大学教育系读书的袁荃猷为准备毕业论文,打算编一本中小学国画教材,因为没有合适导师,教育系主任周学章介绍她去找王世襄指导。这是他们爱情的开始。王世襄到李庄营造学社后,两年时间里从未停止过给留在北平的袁荃猷写信。1945年冬,两人喜结连理,并从此共同走过了琴瑟和鸣、相濡以沫的58年的婚姻生活,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和同喜共忧。

  谈到夫人,王先生讲起两则笑话。干校期间,因有同志劝告袁荃猷“向组织坦白王世襄的问题”,而她始终认为丈夫抗战后清理追缴文物的事情清清楚楚、对工作满腔热忱却遭遇不公,长时间的焦虑患了精神分裂症,病倒在团泊洼干校。1972年,几经周折,在咸宁干校的王世襄才被批准可以前往探亲。不料,就在他到达团泊洼的第二天上午,军宣队团部发来三封加急电报,令他“速返”!他只好立即返回咸宁。事后三个月,他才弄清楚原委。原来,军宣队从报纸上看到黑格访华,因怕王世襄与这位美国高官联系,故急电将他召回干校。王世襄先生笑着说:“军宣队实在是太抬举我了。别说是‘黑鸽’,就是‘白鸽’我也不认识!”

  1983年,王世襄被确定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报纸上刊登名单时,误将王世襄的“世”字印成了士大夫的“士”。王先生说:“看报纸时,我老伴儿在一旁说:‘甭说是错了,就是写对了也不是你。’”

  王世襄回忆说:“荃猷深明大义,在工作上对我的帮助,尽人皆知。思想上的帮助尤为重要。我被文物局、故宫开除后,她提出一定要坚强,对能否坚强的道理,更是一语中的。她说:‘坚强要有本钱,本钱就是自己必须清清白白,没有违法行为,否则一旦被揭发,身败名裂,怎还能坚强?!你有功无罪,竟被开除公职,处理不公问题在上级,因此我们完全具备坚强的条件。’我们从此时起探讨选择今后要走的一条正确人生道路。”

  2003年10月29日,夫人袁荃猷去世。回忆旧日生活,王先生深感对不起夫人。他写了多首诗,悼念夫人,追怀他们共同走过的人生岁月,如:

  君刻大树图,我赋大树歌,

  相濡复相勖,岁月期尚多。

  一朝先我去,余生待若何!

  五十八年多祸患,

  苦中有乐更难忘。

  西山待我来归日,

  共赏朝霞与夕阳。

  而今,两位长者都离我们而去。

  王文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