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广东音乐与岭南文化:杂…
岭南写真:广东平远古丁…
“2010全球华人新春音乐…
小香玉助阵新春音乐盛典…
广东黄花岗发现西汉墓葬…
通讯:兰州昔日广东会馆…
音乐遇瓶颈电影却火爆 …
流行音乐只剩下“个性”…
广东3家银行拿出210亿元…
我国著名钢琴家音乐教育…
最新热门    
 
广东音乐的主要乐器及艺术技法

时间:2010-2-25 12:58:29  来源:光明日报
立意隽巧、新颖,富于生活情趣;乐汇明晰、典雅,大量使用切分节奏,有如一幅幅带新派文人书卷味的清新、生动、雅致的现代中国画。

  扬琴

  扬琴是雅乐之一种,“声响清越,是我国唯一最高雅,及最能陶养性情之乐器也。”

  扬琴在乐队中起着中坚作用。

  明清之际扬琴从海外传入广东,丘鹤俦著书推广扬琴是20世纪20年代初的事。丘称:“扬琴是雅乐之一种,形式美观,声响清越,是我国唯一最高雅,及最能陶养性情之乐器也。”这个看法代表了一般中下层文化人对扬琴的认识与评价。其实丘说的雅乐在概念上并不能与具深远文化背景的古琴、琵琶艺术相提并论。可能扬琴起初为一般文人雅士自娱之用,它当然不屑流入旧时的剧团戏班,因之也不在民间普及。

  据目前的史料,可知严老烈为较早的扬琴家,相传罗绮云、黄咏台曾师从严老烈。罗、黄的音响资料,目前也未能寻获。目前保存得很完整的是吕文成的扬琴独奏《倒垂帘》。吕文成的演奏,如加花、装饰、滚竹等风格性技巧,发挥得潇洒自如。他于1942年6月录制的《潇湘琴怨》唱片中,既演唱子喉,又自弹扬琴伴奏。这时扬琴逐渐与粤胡、秦琴、洞萧等形成“软弓”组合。扬琴因其音色中庸、余音回荡而具有音频的合成性,故在合奏中能串通、聚合、调谐各声部,被称为乐队的“音胆”。

  1949年前后,影响较大的人物是黄龙练、方汉等人。方汉奏《双声恨》,尾段急板,快打两竹过耳,速疾如飞,情状精彩,至今还被行家奉为末可企及的典范之竹。

  20世纪60—70年代,十二平均律快速转调扬琴出现,在吸取各种弹拨乐技法的同时,把和声、复调、两手轮奏等新技巧,也变为竹上功夫。至此扬琴艺术令人刮目相看。上世纪70—80年代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陈其湛、汤凯旋,前者竹法气势拙大,后者竹法清丽雅致。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青年演奏者如植嘉敏、郭敏、赵莉梨等改编《昭君怨》为独奏曲,赵莉梨奏《流云》(余其伟曲)等,均奏得竹法细致、缜密,感情深刻,颇受行家们注意。

  粤胡

  吕文成从扬琴家一跃变成粤胡艺术的开山鼻祖。两弦粤胡没有四弦琵琶那么复杂深奥的技法,容易被一般音乐爱好者所掌握,一时以异军突起之姿,风靡乐坛。

  粤胡,也称广东二胡或高胡,在乐队中居于领衔地位。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是广东音乐的兴盛期,粤胡就在那时加盟广东音乐。粤胡由吕文成创造,它的前身是江南二胡。

  20世纪20年代中期,长期旅居上海的吕文成(1898—1981)到广州演奏演唱广东曲艺时,所用的是他根据江南二胡改革的、装上小提琴钢弦的粤胡,此琴音色尖亮并富于歌唱性。两弦粤胡没有四弦琵琶那么复杂深奥的技法,容易被一般音乐爱好者所掌握,一时以异军突起之姿,风靡乐坛。吕文成从扬琴家一跃变成粤胡艺术的开山鼻祖,他在各种音乐会上演奏《双声恨》、《昭君怨》、《小桃红》、《柳娘三醉》、《鸟投林》、《齐破阵》等曲目,并灌录唱片。吕文成创作大量体裁精短、优美通俗的小曲,开一代广东音乐新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刘天一演奏了《春到田间》、《鱼游春水》,朱海演奏了《欢乐的春耕》等曲,粤胡技法有了新的突破。沈伟移植罗马尼亚的《云雀》作粤胡独奏,被认为是大胆的借鉴。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粤胡更加融会中外音乐之优,演奏技艺迅速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粤胡在广东音乐乐坛始终是一位天之骄子。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全国各地民族管弦乐队受粤胡启发,试用高音二胡,简称高胡;自此粤胡又改称为高胡至今。然广东高胡的发声方法、演奏技法、特别是基本音色与其他地方的高胡略有不同,故又有学者坚持广东高胡仍应称为粤胡。

  关于粤胡艺术的创始者吕文成发明粤胡的动机,流行有几种大同小异的说法,都比较可信。一说吕文成等人于1926年间从上海来广州演奏,因南方气候潮湿,他带来的江南二胡蛇皮脱胶,遂临时蒙上较紧绷的蛇皮,以致音沙而噪,后改用两腿夹着琴筒来演奏,就把沙音去掉了。又一说吕文成的启蒙老师司徒梦岩(1888-1953),擅小提琴,小提琴钢弦发音华美,这启发了吕文成改革二胡之欲望。不过,人们比较倾向于黎紫君《吕文成成名史略》之说:“20年代的他(吕文成),在上海中华音乐社个人表演扬琴独奏《梅花三弄》和《小桃红》两阕,听众们为之感到如痴如醉,视为广东人在异地吐气扬眉,尤其知音者对广东乐人的佳妙演奏的优良评价,至今犹传诵不衰。这一刺激,启发了他的智慧之窗,为免人对他有‘独沽一味’的讥诮,不期然专心在二胡方面下苦功,务冀在这方面又有突出表现。他声入心通,在短短的四月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