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文博专家:辛亥百年应为…
专家:清明由寒食节演化…
专家:清明节是几乎所有…
专家:38档大算盘可能是…
远去的翻译家:神话中窃…
热播剧心理细节失真 专…
麦家新作创国内单部作品…
电影专家:《阿凡达》堪…
网络语言大热 专家:年…
《纽约客》签约作家:G…
最新热门    
 
麦家:500万天价版税体现出版界的“弱智”

时间:2010-4-4 14:04:09  来源:青年周末
柜里呢。有人说,抗战时期中国有三大秘密机构:日本的731部队,汪伪的76号院,军统的中国黑室,总部分别设在哈尔滨(东北),上海(东南),重庆(西南)。前二者是公认的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后者则比较复杂,起初它是个反恐组织,旨在破译日本空军破译,全力扼制敌机对重庆的血腥滥炸,后来又逐渐演变为半恐怖组织——复杂、离奇、神秘、阴暗是这个组织的面孔,即使到了今天它的诸多史实依然鲜为人知。

  青年周末:你在其他访谈中也曾说过,《风语》较《暗算》和《风声》,历史含量特别浓,因为选择了真实的历史背景,所以也阅读了大量的史料?

  麦家:对,我的小说基本都是“破译家”题材,真的太难写了,在中国文学甚至是世界文学中都没有写这种小说的类型,完全是从零开始。破译家这种人物太专业,他们都是天才,你不能把一个天才的语言行为写成常人式的,那人家会觉得你写得不到位,要看大量资料,要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去编。可以说《风语》是把我对这个职业的了解、对这些人物的情感,以及相关的史料全部“打包”了,以后这种题材我肯定不写了,实在写不动了。

  青年周末:在创作《风语》时你是“累得都想抽自己耳光”吗?以你今天的成绩来看,完全不必这样。如此痛苦的创作,您想要的是什么?

  麦家:很苦,但也乐在其中。写作对我来说已经是生活的重要内容,我在现世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主要靠它,它放大了我的情感世界,也改变了(冷落了)现世与我的关系。《风语》小说60万字,剧本又是90万字,写这种大部头东西,不光是脑力劳动,更是体力劳动。有时候真是累得叫苦迭迭,痛不欲生,但从来没有想到要放弃。你要谈过恋爱的话应该可以理解这个感受,写作就是谈恋爱,就是追逐你的恋人,你目标设得越高,追逐的路上经历的坎坷和付出一定更多,但成功了喜悦也会更大。如果唾手可得,你也许就不会去追,这就是人的毛病,也是人有趣生动的一面。说真的,我现在写作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名利,要说名利,我现在做其他事也许博得更多更大。

  青年周末:这次《风语》号称“智力特工剧”,主打“斗智”牌,是刻意与《风声》的酷刑划清界限吗?很多人都说《风声》残酷,导演高群书回应,革命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暴力,是否因为现代人没有经历过,所以不愿正视?你怎样看待血腥暴力和柔化残酷?

  麦家:什么类型的片子都有好的,血腥、恐怖也可以成为经典,像《汉尼拔》、《天生杀人狂》;色情也可以,像《本能》、《感情王国》;智力、推理也可,像《尼罗河上的惨案》等等。说到谍战片,我个人的趣味肯定是偏爱智力取胜,尤其是像《风声》这种密室故事,注定是要在智力上作文章才有意思,应该让观众在智力上紧张,而不是像现在,是身体紧张。

  500万天价版税体现出版界的“弱智”

  麦家是“宅男”的性格,有自己坚持的原则。他喜欢用邮件采访,这次与《青年周末》记者的采访也是通过邮件完成的。谁能想到,一个10年前遭退稿的无名氏、被父母盼望着当乡长的人,如今有出版社带着500万现金追到家里买小说版权,却被他拒之门外……

  青年周末:10年前你写《解密》、《暗算》纷纷被退稿,但是,现在有出版商没看过《风语》一个字就敢拍500万的天价版税给你,今昔对比,不知做何感受?

  麦家:这体现了中国出版界的平庸和弱智,追名人的稿子,急功近利,不愿意去发现,可能也没有能力去发现。他们总是相信名气,不相信实力,这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其实名人都是从无中起步的。十年前,我因为无名纷纷退稿,现在阴差阳错成了名,一本还在想象中的书都有成堆的出版商追着要。我不以为劳,反以为憾。

  青年周末:现在预付版税的现象在出版界似乎很常见,为抢先机嘛。

  麦家:我不愿意,这种出版商我后面至少有十家。我刚才说了,我现在写书肯定不是为了钱。我是个宅男,一天宅在家里,根本花不了什么钱。我始终坚持一些原则,出版人跟我合作,必须先看我的文字,跟我谈对于文字的认识,如果我觉得你谈得很到位,那咱们再谈合作。被欣赏的快乐我觉得比较难得。

  青年周末:理想主义的宅男?呵呵,不会也像您笔下的那些破译天才一样有着异乎常人的行为习惯吧?

  麦家:写作会改变人性情的,我现在确实很少出门,我平时除了参加一些实在推不掉的活动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看书、写东西,要不就是散步、发呆。我喜欢一个人独处,包括你们采访我,我总是选择邮件,也是因为喜欢“独”和“宅”的原因。

  青年周末:我看你的博客中写到父母时“憧憬诗意的晚年生活”,不像一位进入“10万元俱乐部”的编剧和一名正值创作盛年的作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