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长篇小说《中国战友》首…
老舍短篇小说首度搬上舞…
2009年长篇小说创作述评…
玉皇大帝太过窝囊?农民…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
长篇小说《一个人的圣经…
略论鲁迅短篇小说《药》…
论老舍的短篇小说艺术
重新发现的乡村历史——…
一个人的浮世之欢——关…
最新热门    
 
中短篇小说备受冷落 专家呼吁改变“长盛短衰”

时间:2010-4-7 13:03:11  来源:新京报

  中国小说出版市场长期以长篇小说为主,中短篇小说备受冷落

  专家呼吁改变“长盛短衰”

  一直以来,文坛似乎都没有一个奖项是专门针对中短篇小说的评选,由《江南》杂志主办的郁达夫小说奖的出炉改变了这样的状况。但此奖项的出现是因为杂志主编袁敏认为近些年大陆文坛“长盛短衰”。文学评论家张柠也说,每年有很多长篇出来,好的却不多,而中短篇小说却十分匮乏。

  现状 长短篇发展不均衡

  四年一届的茅盾文学奖是国内最受重视的文学奖项,但是却只奖励长篇小说,新出炉的郁达夫文学奖则是专门针对中短篇小说,奖金最高可达10万元。袁敏出面做这样的事情,恰恰是因为看到这几年国内文学发展的不均衡。

  看到不均衡的当然不止袁敏一人,北师大文学系教授张柠便说,最近这些年,有很多作家一上来就是写长篇,但是许多中外优秀的作家其实是从短篇写起的,比如莫言、格非、余华等。“其实短篇更难写,有没有水平,短篇是遮不住的。长篇有时候可以靠历史性的叙事去遮。”张柠观察,这种情况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1993年之后,出版界从原来的出经典转变为市场导向。“此前对一个作家的评价,是要先看他的中短篇的。因为长篇动不动就30万字出来,一时很难把握看出他的语言和叙事能力。”张柠说,大概在1998年左右,就出现了长篇热,一年出版上千部长篇,这个数量很让人吃惊,也意味着没有任何评论家能读完这些作品,对这些作品的评价就变成了一个综合工程。

  原因 多方皆有责任

  在张柠看来,出现长篇热是出版社、市场、读者等多方面导致的结果,作家方面越来越多人写长篇,也有怕露怯的成分在,还有出于读者需求,以及电视剧市场的满足。

  张柠说,对出版社来说,短篇就好像卖东西里的批发,所以出版社喜欢长篇。读者也喜欢长篇,认为长篇更能体现文学本身的分量。“但是其实有这种观点的读者很多是故事消费,不是纯粹的文学消费。国内老一辈像莫言那样的作家,是可以在长篇里做到故事和文学兼顾的,但是对于刚起步的作家,就比较困难。我感觉现在每年那么多长篇,但是好的长篇少。如果只是为了看故事,那看《故事会》就可以满足了,不能以为文学就是长篇,长篇就是讲故事。现在的时代对文学失去兴趣,以为文学就是白领遭遇蜗居,对语言和细节不讲究。”

  奖项 希望改变处境

  在出版社和文学杂志都工作过的袁敏坦言,郁达夫文学奖的设立就是为了改变目前中短篇小说的处境,在很多观点上她与张柠是不谋而合。

  袁敏说,自己的杂志曾经向国内一些优秀作家约稿,但是对方都表示已经不再写中短篇。“很多优秀的作家都很少写中篇了”,她还举例《人民文学》杂志,曾经只登中短篇,现在越来越多地在登长篇,这都和市场导向有关。她说自己旗下两本杂志,登长篇的杂志明显更好卖。

  而从作家角度出发,袁敏也和很多作家接触过,她说,“写一个短篇才多少稿费,可费的工夫并不比长篇少,在金钱面前谁也抵挡不住。作家稿酬是身家的体现,这也没错啊。长篇出来几百万的身家,短篇就几百几千,怎么会不落寞呢?怎么会不转向写长篇呢?”

  - 观察与借鉴

  日本文坛值得借鉴

  上海青马图书总编辑陈孟姝是台湾人,她常年做外版书,对海外的图书市场很了解。她说目前整个市场文坛,短篇小说都是卖得比长篇小说要差,大多数情况下,短篇是长篇的练手,但是像日本的芥川龙之介,没有写过长篇,但是不会有人说他的小说不好看。文学发展到今天,变成了长篇作家更容易活下去和出名。一方面,前辈作家写了太多好的中短篇,很难超越,反而是长篇会有机会。另外一方面,写长篇的确能带来的利益更多,产能更大,而且大家都以长篇为衡量标准。

  相比较而言,陈孟姝说日本文坛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比如中短篇会有更多发表空间,优秀的作家也在交叉写作,比如村上春树是长篇小说和短篇集交叉出版。“现在著名的纯文学作者都是1960年前出生,70年代后全球消费化,基本都是向大众出版靠拢,所以有时候我觉得中国大陆缺的可能不是中短篇,而是缺少读者。”

  - 回顾与期待

  百花齐放才是春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