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就说
张颐武教授的发言表示,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其实很幸福,比如,将来有很多房子可以继承。说的一点都没错,但张教授可能忘了,我们这一代人遇到的不光是高房价,让我来回顾一下:生育高峰,以及男女比例失调,前者直接导致求学难,后者就意味着结婚难,这还没说高房价呢。总之我们刚踏入社会,就已经面临这样的困难,好玩的是,比如说我,前几年刚有了些积蓄,但买不起房子,想投资,还遇上了金融海啸……现在还亏本着。
其实年轻人主要的问题,依我看,还是钱少,经验少,知识储备少。但好在生活还会继续,学习和体验对我们来说也可以说必然发生。一边学习一边思考,我就想到了一些粗浅的道理。
我觉得这一代人的价值观比较紊乱,说得好听是多元,但这个多元还是有限的,日渐凸出的群体主流价值观渐渐覆盖了原本应该追求参差的年轻人群体。尤其是在写作者当中,商业写作我不是很了解,在自发自觉的写作者当中,想要获得成功的成本实在太高,而回报则太低。无论是物质回报还是精神(尊严)回报,都是如此。稿费并没有随着cpi的增长而增长,相反,写作者的“口碑”倒是随着cpi的增长而下降。社会对于年轻作家的宣传可能也有误差,举一个例子,郭敬明的核心竞争力是有钱;而韩寒的核心竞争力是反叛和幽默,虽然这些特质也能渗入到文学中,只是在很大程度上,他们作为写作者的严肃一面,已经被过滤掉了。
文学,在小说方面,本身其实就是很难的,而且是奢侈的,但还有一部分人做出这样的选择,炮灰也好,自我救赎也好,这些年轻人的个人价值的取向也在这种选择中得到了分野,其实这一点很有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往一个地方跑,那样会很堵,也很难看。根据我对写作的观察,它游戏的本质最得我心,同时它也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一旦被固定,就很难摆脱,因为有惯性存在。我的想法,这几年来都差不多,就是慢慢写,要写,坚持写。有一天或许我还能有机会参加“80后”作家创作总结会,到时候再好好说一说,一定有的说。
夏烈老师关于“世界只有一个世界,不是‘80后’或者‘90后’特殊拥有一个世界”的说法很有意思,而且很发人深省。而杨扬老师关于写作者是否能对写作感到一种自觉和意义,也很有启发。而刘老师对韩寒的细分评论,让人敬佩,他的勇气几乎可以和韩寒相提并论了。韩寒今天被提到了三十七次,却不在场,有点可惜。顺便说一句,郭敬明被提到了十五次。在我看来,韩寒的才华其价值在他的勇气之后,而刘老师能捡起韩寒这个烫山芋来研究,非常了不起。只是不太同意他忽略和轻视韩寒的幽默天赋,以及把他和周立波相提并论,说明研究还带着一定的有色眼镜。
小饭(青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