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台湾诗人郑愁予在珠海诵…
诗:生命关注与文本实践…
承担者的诗:俄苏诗歌的…
最新热门    
 
樊锦诗:驻心大漠护敦煌

时间:2010-5-14 12:29:50  来源:光明日报
欢说‘再斟酌一下吧’,在学术研究上她宁肯慢一点,要让文章经得起推敲。”

  除了对自己严格,樊锦诗对员工也是严格要求。她倡导有责任地向游客开放洞窟,不仅要让游客看好,还要讲解员讲好。在莫高窟,普通讲解员也是半个研究专家。

  努力地工作,这是樊锦诗认为人生唯一能真正规划的事,所以她从来不敢懈怠。她又说,自己年幼多病,活多少岁都是捡来的,所以豁出去了,活着就要做点事;她还说,希望自己离开人世的那一天,能无悔地留下遗言:“我为敦煌,尽力了。”

  祁嘉在敦煌留下了一个历史的背影,樊锦诗的名字也将镌刻在敦煌的历史长卷里,熠熠生辉。

  【记者手记】

  第一次见到樊锦诗,是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报道时,她是敦煌站的首棒火炬手。直到前一天晚上她还不满意这样的安排,“让一个老太婆先跑,不好看”。她担心这会影响到画面转播的效果,丢敦煌的脸。

  再次见到她是在北京。她是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结束后留下来办事,费尽周折才肯接受采访。好一阵打听,才找到她的住处,叫景山东街宾馆,在一个胡同里,很不起眼。她说以前国家文物局就在这附近,办事方便,还实惠,单间每天百元左右,有床,有卫生间,有电视,多好。后来国家文物局搬新家了,她对这个宾馆有了感情,就像她对敦煌有了感情不舍得离开一样,来北京还住这里。

  宾馆经理郭文凤觉得这个老太太了不起,说她虽然是个“人物”,但从来不愿意麻烦别人,自己拿行李,自己打水,房间里住多少天都不用服务员打扫,整洁如新。“这样的客人现在哪里找!”

  樊锦诗说话有口音,但妙语连珠。比如她说,现在有些“历史文化名城”,没了“历史”,没了“文化”,没了“名”,只剩下个“城”了,而且“城”跟“城”长得越来越像了;有个年轻人好奇地问她,莫高窟里住着的都是和尚、尼姑吧?樊锦诗说自己笑着回答:“你见过头发这么长的尼姑吗?”

  -人物影集

  1967年,樊锦诗和彭金章在敦煌。资料照片

  1964年,雕塑家孙纪元以樊锦诗为原型的雕塑作品《青春》。余生吉摄

  2004年,樊锦诗在莫高窟第454窟查看壁画题记。孙志军摄

  -成果解读

  樊锦诗先后牵头完成了莫高窟北朝、隋以及唐代早期分期断代的研究工作,开创了敦煌石窟考古的新天地。在她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的保护修复技术日臻成熟,并承担起国内其他文物遗址保护的责任;在她的发起和直接参与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于2004年颁布实施;在她的推动下,由三国四方参与起草的《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论证,正在等待实施;2003年,她系统阐述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受到广泛重视,国家确定投资2.6亿元,目前项目已经开工,莫高窟将通过数字化手段得以永久保存。

  -回 声

  前有常书鸿,后有樊锦诗。樊锦诗说她只是瞎忙,但她的“瞎忙”功德无量!

  ——季羡林

  她守护国宝41年,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她有愧于家庭、有愧于孩子,也怠慢了自己。但却用41年的守望告诉世人,她无愧于敦煌!

  ——2004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候选人评选解说词

  任何一种合作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樊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在她的领导下,敦煌研究院也已形成了成熟的机构架构、人才架构。

  ——美国盖蒂保护所专家内莫·阿根纽

  记者 王国平 通讯员 任桑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