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张炜:写《家族》是从我…
张炜在“跑文学马拉松”…
纪念艾青百年诞辰:二十…
浅析张炜的理想主义
现代性:二十世纪中国文…
农村社会变革的隐痛——…
最新热门    
 
张炜:二十二年的文学“马拉松”

时间:2010-5-15 12:28:37  来源:新民周刊
的一代人。这批人经历了多少事,挨饿、反右、“文革”、中国转型、改革开放,文学复兴,理想讨论,商业化物质化,这拨人说保守,却比上一代人开放得多,说不保守,又干不了60后、70后的事。他们承担得多,分化得也厉害,紧紧抓住这拨人写,太重要了。我自己身上的弱点,不停反思和批判,作品写的就是这个过程,我身上有这一拨人共同的优点和弱点,作为一个个体,我的优点和弱点在哪儿,就要严厉地对自己做出追究和批判。这部作品另一个浓彩重墨的是写了一个所谓“我”(宁伽)的家族的故事,一百年历史,中国的转型不是近一二十年的事,至少需要追溯百年才能稍稍做出评判,对人生做出探讨。

  不为读者写作

  问:全书四百五十万字,有没有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

  答:我不是一个以大为美的人。写这部作品,是1988年起步的,之前发表作品很多年了,《古船》等获奖不少,但我总觉得内心巨大的压力和张力没有释放,无论是艺术还是精神方面的探索,都还没有掀开盖子。原来写了五百六十多万字,后来一再修改压缩。我原先的构想,十多万字一卷,分成三十九卷,每一卷读起来就轻松了,每一卷都有小故事,三十九卷汇总成一个大故事,是一整部,主人公就是这一拨人。出版社出于技术处理,出成十个单元十册,每册五十万字左右,这样也可以读。我写作,基本不考虑读者,讨好读者而过分考虑市场,写出的作品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纯文学,这话或许有点极端。但为读者去写,作家必然做出很多妥协。

  问:怎么理解为读者写作,作家要做出很多妥协?

  答:我实在不是为读者写作,更不是为大众写作。究竟为谁写作,我慢慢才想明白,我是在为遥远的“我”写作,写作时总觉得在很高很远的地方另一个“我”在看着我,我的写作要让那另一个“我”满意。这说法虽有点玄虚,有点禅味,但这样表述比较准确,就是为了苛刻的另一个“我”而写作,这才是真正生命个体的创作。如果都为争取读者写作,在艺术手法和精神层面,你就会有很多妥协,要受商业化市场、口碑、评论家的束缚,以便达成共识,那别人也可以这样写。如果为了苛刻的“我”、遥远的“我”去写,是别人不可取代的,是独一无二的。这一套书完全是自己巨大的内心宣泄,是否能出版,我都不去考虑。不为任何人写作,只是把自己的心绪释放出来,人活一辈子不能委屈那个苛刻的“我”。为他写作是最高境界。

  问:四百五十万字,要前后修改,很难驾驭吧?

  答:原先是想花十年时间,写完就四十岁。1990年发生一次车祸,胸膜和肋膜医生没处理好,前后住了三次医院,最长的一次三个月,出院后写作速度就慢了。写这部书,劳动量太大,需处理的问题多得不可想象。我是很爱惜自己的,作品要过我张炜的水平线才会拿出去。我用笔写完,大姐帮我计算机打字,我在计算机上一改再改。我眼睛出了问题,最初是五号字,后来小四号字、四号,最后改完是三号字,放大了看,眼睛才舒服。伤筋动骨地改,每一部都有四五次,一般的改动,每一部也有几十次。打印一遍稿纸一大摞,复印几十份,让一些能讲真话的哥们读,约他们喝茶,让他们谈看法,他们都把书稿往死里砸,我记下他们的意见,不马上改,沉积过后回头改,有时都过去四五年了。前后那么长时间,作家最重要的是始终保持道德激情,情感真纯。这些一旦降低,作品艺术的含量就不行了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