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2010中国·嘉兴端午民俗…
北京海淀文化节明晚开幕…
四省六地合纵联盟 以刘…
裴钰:文化旅游发展的瓶…
北京国学院将落户太庙 …
德国文化外交:政府重视…
“夜郎王印”真假之惑:…
重庆启动中国抗战大后方…
于丹:经典不是空洞的大…
福建漳泉两街道入选“中…
最新热门    
 
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非遗的本真性极富魅力

时间:2010-5-30 11:33: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近年来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今年2月至3月底文化部和国家民委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彰显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5月16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向社会公示。近日,文化部非遗司副司长马盛德就把握非遗的本真性,科学、理性地进行非遗保护等话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非遗的本真性极富魅力

  记者:“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较大的一次以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题的调演,有人认为它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调演项目的本真性,展示了地道的民间特色。您怎么看待?

  马盛德:如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地区的传统已经淡化,而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保护相对完整,因此,对这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进行保护更显得迫切和必要,调演所体现的地道的民间特色尤其珍贵。

  调演的非遗项目毕竟是在舞台上展现,所以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加工、编排甚至于创作的痕迹。但是,此次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活动中的西藏专场和内蒙古专场演出的呈现方式特别可取。内蒙古专场调演把各种类型、各样风格的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项目放在草原那达慕盛会的背景下呈现,较好地还原了这些项目所诞生与生存的环境,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西藏专场是调演活动中最为成功的一场。调演的节目都是入选国家级、省级的非遗项目,自身形态完整、价值突出,其本真性、观赏性、震撼力都是毋庸置疑的。表演者都是来自农村牧区的农牧民,他们把项目的民间状态带到舞台上。表演者在演出时的情感是非常真实的,完全是内心情感的宣泄,不必讲他们的动作漂亮不漂亮,这些并不是他们去追求的。西藏专场的成功,使我们更清晰地意识到非遗项目本身形态是很完整的,价值也是很突出的。

  记者:您强调非遗本真性的重要性,说明了它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反之,如果背离本真性的原则,会对非遗项目保护产生什么影响?

  马盛德:背离了本真性原则,就会在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导向上产生负面影响。有的人认为非遗项目本身的观赏性不够,艺术性不强,所以必须加工、提高、升华,加一些自己的创造,这会对不了解非遗的人产生先入为主的错误导向。其次,如没有人指出这个导向的偏差和错误就会造成距离非遗保护的目的越走越远,就等于默认了这是成功的新模式。但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没有把握住非遗的本真内核,会使危害加大,是非混淆。如果连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的本真性的核心都抓不住,这对开展非遗保护工作是不利的。

  对非遗要有科学、理性的认识

  记者:由于受各种商业化手段的影响,非遗保护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比如一些非遗项目过度包装,过于强调声、光、电的现代化舞台手段,使其偏离传统形态。对此您是如何认识的?

  马盛德:对非遗保护需要更加理性、科学的认识。非遗保护的背景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不能以为文化遗产的过去式就是最合理的存在,割裂它的发展和流变,人为地将还活着的文化遗产“化石化”;更不能使文化遗产脱离其核心价值,成为徒有其表、内无神韵的伪文化景观。对此应当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弄清本真性和原生态之间的差异。传统是发展流动的,有自己运行的客观规律。作为传统的一个方面,非遗同样存在于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演变是它基本的规律。但将非遗项目搬上舞台之后,所谓真正的原生态是没有的。对非遗的加工也好,整理也罢,最核心的是要体现出这个项目的本真性,一味想增强它的观赏性,结果看不到原来的真实状态,就不是非遗。这里面有一个把握“度”的问题。

  第二,保有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自身的精神需求。在不同时代和地方,文化具有各种不同的层次和表现形式。在这些层次中有两点很重要:一个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层次;一个是艺术院团的创作层次,即艺术家们深入生活、田野采风,寻找自己需要的创作元素,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发挥艺术家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进行的艺术创作。他们的任务就是提高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非遗本身与舞台艺术创作有各自的文化使命和价值。

  现在有些人有一种误区,认为民间百姓的表演没有经过训练,是业余、低下、平庸的,而院团、学校的演出训练有素,作品加入了很多现代的理念和创作手法,这才是专业的、高雅的。这种认识使人们在具体操作时,很容易将非遗项目往舞台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