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专家点评台湾优秀作家首…
成都33只恐龙搬家 新馆…
作协有望首次吸收台湾会…
国家图书馆“第一职能”…
科学家首次拍摄到电子运…
赣州博物馆首次展示中国…
台湾作家首次加入中国作…
沉睡地下千年的金中都首…
科学家首次探测到中微子…
于丹首次畅谈“世博文化…
最新热门    
 
宁波首次发掘汉代龙窑 为越窑青瓷鼻祖(图)

时间:2010-6-15 11:54:04  来源:钱江晚报

  经过考古队员一个月的努力,新发现的两座长方形汉代龙窑遗址,在鄞州区横溪镇栎斜村老虎岩的半山坡上,终于呈现出了完整的面貌。

  “宁波发现了很多处汉代古窑遗址,但是都没有挖掘,这回,我们终于看到了汉代龙窑的庐山真面目。”此次挖掘工作的领队、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李永宁说。

  最关键的是,这座被发掘的汉代古窑,为中国瓷器鼻祖、享誉世界的越窑青瓷,提供了更为有力的研究资料。

  古窑遗址大部分保存完好

  一下车,70多岁的考古学家林士民老先生就迫不及待地走进古窑遗址,敲敲看看,仔细研究起来。

  放眼望去,这座藏在半山腰的古窑遗址很引人注目。两条约一米宽,半米高,总长20多米的狭长泥砖道,平行“趴”在山腰上,泥道上零零散散铺满了碎陶片。

  龙窑依山而建,坡度较陡,大约呈20度角,走到中间时,步伐就开始蹒跚吃力。“看,这些土道旁边的缺口就是当时的窑门,用来进出搬运陶器。”鄞州区文管班主任谢国旗指着一个宽约为1米的土坑说。而这样的土坑,在大约5米远处还有一个。

  据谢国旗介绍,这座汉代的古窑遗址窑炉、窑门、烟道和排水沟遗迹保存完好,但火膛和操作间已经遭到破坏,没有发现遗存。

  长条形的龙窑旁边,还有一处面积为10平方米左右的方形土坑,这是当年窑具烧制完成后存放的仓库,如今,这里堆放着一堆碎瓦片。窑上还有投柴口的遗迹,林士民表示,由于窑炉很长,会设置多个投柴口,以保证烧制温度的均匀。

  这座大窑专烧百姓生活器皿

  “根据窑具碎片的制作工艺来看,初步判断是东汉晚期的民用窑,而且烧制的都是陶器。”林士民蹲在地上,拿着一块碎陶片仔细研究后,得出了最后的结论。

  他指着窑壁上嵌着的陶片比划:“这是一个陶罐的一半,估计这个陶罐直径有一米,是大型盛物器皿。”经过现场勘查,林老先生表示,在东汉时,这是一座专门烧制生活器皿的龙窑。

  林士民介绍,这个龙窑生产的陶器,体积都比较大,比如陶缸、陶罐、陶盆等,都是盛水盛食物的大型器皿。

  在古窑遗址里,烧制陶器时垫在陶器底下的支座也被发现。

  林士民指着一块陶片说:“这个圆圈形的支座,还和烧制的陶器连接在一起,由于这个龙窑坡度较陡,在烧制时,就将各种形状的支座垫在陶器底下,保证烧制时陶器的稳定性。”

  在现场,林士民还发现了好几种形状各异的支座,有鼓状的、桶装的、还有锯齿状的。

  由于现场留存的陶片数量不多,林士民得出结论:这处龙窑生产的陶器成品率很高,大部分都被利用,只留下少量次品。

  谢国旗也表示,由于这处龙窑出产的是普通的民用生活器皿,制作要求并不高,所以只要烧制出来了,大部分都能用,不像官窑,由于制作要求很高,有成堆的次品。

  东汉陶器是越窑青瓷鼻祖

  考古队长李永宁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汉代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后来,工艺渐渐发展,才制成了享有盛誉的越窑青瓷。因此,这次在老虎岩东汉龙窑发掘出来的残存陶片,就是越窑青瓷的鼻祖。

  而李永宁的另一个推测也证明这个结论,老虎岩半山坡的东汉古窑址,与南面不远处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玉缸山东汉古窑址,有一些关联。

  李永宁分析,老虎岩汉代古窑址断层较少,器物粗糙,说明此古窑址在汉代就已经“寿终正寝”,而不远处的玉缸山东汉晚期古窑址出产的窑器,比老虎岩龙窑出产的要精细许多,很有可能是制作工艺发展后,东汉的劳动人民把窑址从老虎岩搬迁到了玉缸山。这说明,老虎岩汉代龙窑的历史,比玉缸山古窑要早一些,而玉缸山出产的瓷器和东汉晚期越窑出产的瓷器,制作标准完全一致,这充分说明,东汉时出产的陶器,和越窑青瓷一脉相承。

  “这为我们这位研究宁波地区越窑青瓷的历史,又提供了丰富的鲜活标本!”李永宁说。

  本报见习记者 周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