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学者点评“端午诗歌”与…
学者质疑曹操墓真实性 …
台湾学者:《金瓶梅》根…
警惕“非遗”申报走上功…
专家学者齐聚郑州 畅所…
学者称国内穿越小说无技…
学者揭《弟子规》作者生…
学者为阎崇年挑错:《百…
学者“叫板”纪连海 驳…
阎崇年书稿620处错误首…
最新热门    
 
学者谈历史剧:为追求真实去颠覆传统认知不容易

时间:2010-6-20 11:35: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历史题材剧的社会担当与价值定位

  新版电视剧《三国》一经亮相就成为各播出电视台的收视率保证。但与高居榜首的收视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观众的批评和网友的叫骂。其中,受攻击最多的是剧中时空穿越的历史错误和半文半白的台词。与此同时,《万历首辅张居正》、《杨贵妃秘史》等一批历史题材剧也在热播之中。在这一背景下,有关历史题材剧的价值定位、社会功能及其如何反映历史真实等问题再次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带着上述问题,本报记者请有关学者从学术角度进行了解读。

  当代责任:传承历史文化 提升民族思维

  依据目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大戏剧”概念,历史题材剧的范围包括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电影、动画片、广播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历史题材剧内容非常丰富,数量非常庞大。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丽文认为,历史题材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正剧就是基本忠于历史事实、风格严肃、内容严谨的作品,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涉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另一类是情节虚构、以娱乐为主的古装戏,有人也把它叫做类型剧。

  历史题材剧是人类了解祖先、传承文化的重要形式。对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来说,其意义更为重大。刘丽文认为,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曾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但西方人对我们悠久的文明所知甚少,就是今天中国的年轻一代,同样不了解自己的过去。历史题材剧迎合了人们了解过去的心态,有着非常高的收视率。因此,历史题材剧别无选择地应该担当历史文化传承的重任。特别是历史正剧,其内容涉及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自然包含了文化历史传承的意义。对此,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进一步指出,任何历史都是在满足当代人对历史的认知。认知历史也就是认知现实,很多有影响的历史题材剧都是在表现历史的时候表达了当代人的价值观和态度,这其中既包含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包含了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某种提升,即通过发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找到现实的一套价值观和态度。

  除了历史文化传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冷凇博士提出,历史题材剧对提高观众的审美情趣和辩证思维也有一定作用。受大众文化冲击,历史题材剧的创作要迎合观众的娱乐需求,但换一个角度说,观众的审美情趣又是可以引导和培养的。历史题材剧特别是历史正剧恰能发挥这方面的作用。因为一部严肃的历史题材剧能够引起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人们可以通过对历史进行另一种解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观众的素养提高了,反过来又能够促进好的作品产生。历史题材剧如果能上一个新层次,对整个民族的思想力都是一个提升。

  创作底线:符合当时语境 不引导观众曲解历史

  正因为历史题材剧有着特殊的社会价值,其创作如何正确反映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上世纪60年代关于这一话题曾经引起史学界和文艺界的争论。时过境迁,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尹鸿提出,历史题材剧是从个体和微观角度来反映历史的,表现历史事实时必须采用一定的艺术视角。因此,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历史题材剧应该找到一种平衡,无论如何都应该以不引导观众曲解历史、不引起观众对历史的误解为底线。对此,冷凇也认为,历史题材剧如果涉及真实的历史人物,在没有明示该剧为“戏说”或“虚构”的情况下,就应该遵循不违背历史常识的原则。

  绝对的真实肯定是不存在的。冷凇认为,历史题材剧的创作只能遵循“事实不虚,形式不拘”的原则。所谓“事实不虚”就是整体不违背历史规律和常识,“形式不拘”就是细节刻画不要求与历史教科书及观众的固有认知一致,允许历史题材剧为人们提供对历史的另一种解读。对此,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特别提出,在历史正剧中添加“靓仔”等具有明显现代特征的词汇可能就不符合历史语境,这样的历史题材剧也很难成为经典。

  挑战传统认知:尊重抑或颠覆

  谈到历史题材剧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间的平衡,还有一类问题也值得关注,即历史题材剧如果涉及观众熟悉且有文学作品支撑的历史时,其创作是否要考虑历史事实在文化传承中已经形成的传统认知?

  李凭认为,历史题材剧不管是正剧还是纯娱乐的类型剧都是通过艺术真实间接地反映历史真实。以新版电视剧《三国》为例,引起争议较多的就是曹操在剧中的正面形象。三国时期最主要的历史文献是《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在上述文献中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