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韩寒有望成文学大师
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
国内研究萨满文学的状况
民间文学学科向何处去?
刘锡诚:新世纪民间文学…
2007年度少数民族文学研…
从精神到本能的人性的复…
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
20世纪出土文献与中国文…
再寻“金枝”——文学人…
最新热门    
 
邺下文学集团领袖论

时间:2009-8-8 16:55:00  来源:不详
;   曹植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与杨德祖书》等文中提出了一些颇有见地的观点,也表白了对文学的爱好。但对文学的功能和价值,却发表了与曹丕针锋相对的保守复古的看法:“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士不为’也。吾虽薄德,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之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不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这反映的是汉人的辞赋观念。在他心目中,政治功利远在文名不朽之上,辞赋乃是无足轻重的末事。杨修对此很不以为然,针对曹植的这种观点,提出了批评,认为功业与文章同等重要,二者并不妨害(见《答临淄侯书》)。这实际上也是肯定了文学的价值,支持曹丕的观点。但是由于曹植少好辞赋,成就甚高,“雅好慷慨,所著繁多”,曾删定别撰为《前录》78篇,对自己的文学才能和辞赋创作不会妄自菲薄。因此,不少论者就从种种不同的角度为其开脱“轻视文学”的错误,说他在政治上受压不得志,才发此文学无用之论。鲁迅先生就认定这大概是因自伤遭遇而发的“违心之论”;也有人说“曹植把辞赋看成是小道,并不是真正的轻视文学,而是一种激愤之言。”其实,他已公开发表了“辞赋小道”的意见,他们就不必以己之心度植之腹,为其辩护,硬强调他对文学的重视。“违心”也罢,“激愤”也罢,这总是对包括赋在内的文学的一种保守复古的文学观念。这种观念对邺下文学的发展是极不利的,在当时必定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则是可以肯定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曹操虽有网络邺下文人之功,但由于他对政治的关心胜过文学,并不诚心对待文士,对文学事业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其诗纯属“汉音”,他只是邺下文学集团的组织者;曹植虽为“建安之杰”,但由于他负才陵物,缺乏组织才能,又轻视文学,他只是建安文学的才华横溢的实践者;曹丕虽身为“副君”,但由于他视文学“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与文人亲善友好,倡导大家同题共作,革易前型,追求新变,扇扬新诗风,作为邺下文学集团的领袖,当之无愧。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