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庄子》新论
庄子自由理性的特质及其…
论庄子对人类自由本性的…
庄子文学理论举隅
澄清“小大之辨”,彰显…
俳优与《庄子》的文章风…
战国大势与庄子生平
《庄子》的寓言思维及其…
极端化:《庄子》谲诡怪…
庄子的不哭与哭
最新热门    
 
论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时间:2009-8-8 16:55:10  来源:不详
情和丰富奇特的想像力;(二)执著的追求精神;(三)强烈的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味。

    尽管,庄子有时对人生有些冷漠,他似乎看破了红尘,失去生活的信心,往往表现出消极遁世的思想。正如上面所说,从庄子一生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并没有真正消极遁世。他对黑暗社会,是大胆揭露和批判的;对邪恶势力,是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对美好事物,是热情赞美和歌颂的。庄子怀有一颗炽热激动的心,在为正义不遗余力地呼唤着、奋斗着。当他看到封建统治阶级标榜“仁义”,进行罪恶活动的时候,他竟是那样无比愤怒,揭露他们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肱箧》篇)他认为,世上之所以会出现“盗贼”,就是那些自称为“圣人”、“圣智”的统治者自己造成的。庄子曾气愤地说:“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  (同上)。庄子是在“痛驳仁义圣知,不足以防患止乱”,28适足成为“巨盗”的行窃之资。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不断发动掠夺战争,弱肉强食,残害人民。庄子谴责他们“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则阳》篇),屠杀无辜的罪行。庄子对那些邪恶势力,也是大加鞭挞的,正如上面所说那样,这里不再赘述。同时,我们也看到,庄子对美好事物,总是给予满腔热情的颂扬。他不仅歌颂残疾怪人的高尚情操,他对所有有德之人,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赞美“德人”说:“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天地》篇)至于世上有无此等“德人”,这里姑且不论。庄生老人,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惩恶劝善,苦口婆心。他一方面批评邪恶,另一方面又在规劝“骄矜”,改旧图新。《山木》篇有则寓言,说宋地某旅店主有妾二人,一人美,一人丑,丑者贵而美者贱。所以会如此,原因即在于。“其美者自美”,店主却不以为美;“其恶者自恶”,店主却不以为丑。此作的主旨告诉人们: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庄子对那些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人,“痛下针砭,而示以处世免患之道”(同上),用心可谓良苦。宣颖对庄叟之用心,评论则更为清楚,他说:“有一我见,横在胸中,涉世皆面墙矣。庄子反复致警,盖为普天下最深病根只在于此。此根未除,种种恶习生发,种种祸机踏动矣。”29南华老人劝诫世人的一片赤诚之心,真是炽热动人,沁人肺腑。

    南华老人饱经沧桑,对社会生活和自然变化都有着深刻的体验,因而他具有超出常人的丰富奇特的想像力。《庄子》之书之所以会被誉为奇书,自然也就不奇怪了。庄子自谓其著书:“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筋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天下》篇)也就是说,他认为天下溷浊,不能用庄重的语言来论说,只能用悠远、广大、不着边际的言词和话语,无拘无束,自由地抒发感情。他的寓言故事的取材范畴,是相当广泛的。有的是猎取平常生活中的素材、有的则纯属杜撰而成、有的是借助史料而改写、赋予新的血液和生命、有的是利用神话作为题材而写。这就使《庄子》之书,成为想像奇特,富丽堂煌、丰富多彩的杰作。犹如万紫千红的花苑,奇花异草,争奇斗妍,经久不衰。所以,我们阅读《庄子》之书,就好像游览大干世界,令人目不暇接,获益甚夥。

    谈到庄子的平生理想,如若不仔细研讨,就很难找到答案。只要经过反复研究,就会发现,庄子一生是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他们追求的理想是实行“仁政”。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他们追求的理想,是“以自然为宗”、恬淡无为。近入李大防曾经说,庄子之道“至博,至大、至深、至玄,而其指归则至约也”。30所谓“约”者,指“虚”而言,认为“惟虚而后无为,亦为虚而能自然”。(同上)林云铭说:“三十三篇之中,反复十余万言,大旨不外明道德、轻仁义、一死生、齐是非、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而已。”31他们的看法,有一个共同点,即庄子追求的最终理想是: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安时处顺,复归自然。这种“以自然为宗”的理想境界,庄子锲而不舍,梦寐以求,至死不悔。

    庄子执著追求“以自然为宗”的理想境界,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恬淡无为,顺应自然。《田子方》篇说:“夫水之于沟也,无为而才自然矣。”意谓水自然涌出,不受任何约束,言外之意,说明人亦应如此。《天地》篇说:“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成玄英诠释说:“夫心智明白,会于质素之本;无为虚淡,复于淳朴之原。”32陆西星比成氏诠释得更加清晰,他说《庄子》“篇篇皆以自然为宗,以复归于朴为主。”33庄子所谓“入素”,  “复朴”,是在宣扬“无为虚淡”、复归自然的思想,并非今天学术界有人所说是庄子“崇尚自然美”。庄子宣扬“无为虚淡”、复归自然的思想,具体表现,即在其主张顺应自然,反对有为,认为有为即有害。这种思想,在《庄子》中,比比皆是。如《大宗师》篇说:“死生,命也;其有旦夜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成玄英说:“夫旦明夜暗,天之常道,死生来去,人之分命。天不能无昼夜,人焉能无死生?故任变随流,我将于何系哉?……而流俗之徒,逆于造化,不能安时处顺,与变俱往,而欣生恶死,哀乐存怀,斯乃凡物之滞情,岂是真人之通智也。”刘凤苞说:“究之天,亦纯任自然,而非有造作安排之迹。”34他们所谓“任变随流”、“安时处顺”、“纯任自然”云云,都是诠释庄子“以自然为宗”的思想。庄子经常还谈到“能天”。所谓“能天”,亦是“以自然为宗”的意思。《庚桑楚》篇说:“惟虫能虫,惟虫能天。”这里所谓的“天”,亦是无为虚淡,顺应自然的意思。何谓“天”?庄子自己曾经明确地说“无为为之谓之天”(《天地》篇)。对于这个问题,钱澄之曾经指出:“庄子以自然为宗……因其自然,惟变所适,而《易》之道在是矣。”35钱氏之见,不同凡响,把一般学者难以解决的问题,竟寥寥数语,就讲得非常明白。

    第二,反对约束,恢复本性。庄子主张纯任自然,自由地发展和生存,反对人为地约束性灵的一切桎梏。庄子说:“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天运》篇)又说: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秋水》篇)鸽白乌黑,出自本性,天生而成。牛与马天生四足,是其本性;落马首,穿牛鼻,是人为之,失其自然,损其本性,妨碍自然发展。显而易见,庄子是以禽鸟和动物比喻人类。反对用人为的桎梏,约束人的本性,妨碍人类自由发展。《骈拇》篇就对用礼乐仁义等削性害生的罪过,大加鞭挞。《渔父》篇,更加明确讽刺孔子提倡“仁义”,是对人的“真性”的危害。说孔子“仁则仁矣……苦心劳形,以危其真”。所谓“真者”,庄子自己曾解释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同上)《天地》篇继承和发展老子五色、五声、五臭,五味,以及“趣舍”使人“失性”的思想,认为此五者“皆生之害也”,“为天性之桎梏”36。从庄子有关这方面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到,庄子的目的是在猛烈地抨击儒、墨之徒、设置礼乐仁义等陈腐教条,窒息人们的思想,损害性灵,妨碍人们个性自然发展。

    第三,向往原始社会和“混茫”世界。所谓“建德之国”,即是庄子向往的理想王国。按照庄子的描述,这个国度,“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山木》篇)不言而喻,此等社会,是不知礼义的愚昧无知的原始社会。对这种古老的原始“混茫”世界的状况,除上面描述的情景外,在《庄子》里,还有几处具体的描写,如《缮性》篇说:“古之人在混茫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当是时也,阴阳和静,鬼神不扰,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当是时也,莫知为而常自然。”宣颖说“混茫之中”,是谓“元气未离”;“至一”是说“无知无欲”37。这种淡漠无为,与万物群生,不伤不夭,同生同长,无知无欲的社会,按照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论述,还是处在人类没有开化的最低级的蒙昧时代。《马蹄》篇,所谓的“至德之世”,与“建德之国”是同样的蒙昧社会,只是描绘的具体境况有所不同罢了。庄子所说的“至德之世”的情景是:“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乌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是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可想而知,庄子崇尚的这种“民性素朴”的原始社会,是愚昧无知的人类个性绝对自由的社会。我们必须看到,庄子所追求的个性自由发展,反对人为的约束,有其正确的方面;但其中也有其消极颓废的落后性。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不管庄子出于什么目的,他主张社会倒退,挽回已经前进了的人们的耳目,只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倒退行为。司马迁针对老子和庄子的这种倒退思想,曾经提出这样的批评。如果庄子企图以此来表现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否定,这也是非常消极的。这即暴露出庄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诗人气质的明显弱点。

    其三,庄子散文具有强烈的诗的语言节奏和韵味。在先秦诸种,《老子》是具有哲理性的散文诗,文句简短,颇有韵味。《论语》只是一种语录体文字,文字呆板,缺乏诗意。《孟子》篇幅较长,长于叙事,善于雄辩,言辞丰富,笔锋犀利,作为先秦散文,已经蔚为大观。庄周与孟轲,同为战国早期人,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

     庄子无论在气质和个性方面,都与孟子迥然不同。严格地说,孟子书生气很重,只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庄子富于幻想.胸怀坦荡,直言不讳,具有炽热的诗人气质,是一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典型的知识分子。因此,庄子的散文,并非是一般的散文。而具有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生动抒情,轻快、活泼,令人喜爱,富有无穷的韵味。如《逍遥游》篇:“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在宥》篇写广成子斥责黄帝说:“自而治天下,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而佞人之心翦翦者,又奚足以语至道?”《天地》篇:“荡荡乎!忽然出,勃然动,而万物从之乎!此谓王德之人。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大小,长短,修远。”凡此等等,真是如诗如画。作者经常以诗人的笔触,用高度概括和凝练的语言,用长短句对称的笔法,用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抒发其炽热的情怀,唱出悦耳动人的歌声。其中,意蕴深邃,饱含着富赡的哲理性,又令人索解不尽。

出乎寻常的夸张比喻手法

     夸张和比喻,是文学作品常见的手法。先秦文学作品都具有这个特色,所以人们对夸张比喻手法,并不感到有什么新奇。但是,庄子散文所使用的夸张比喻手法,出人意料,新颖奇特,与众不同。如《逍遥游》写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其广数千里,不知究竟有多长。又说有鸟名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扶摇直上九万里。说楚国的南方有冥灵之树,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棵大椿树,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达生》篇写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浪花)四十里。《外物》篇写任公子钓鱼,为大钩巨缁,以五十条牛为饵,蹲在会稽山,投竿于东海。《列御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