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庄子》新论
庄子自由理性的特质及其…
论庄子对人类自由本性的…
庄子文学理论举隅
澄清“小大之辨”,彰显…
俳优与《庄子》的文章风…
战国大势与庄子生平
《庄子》的寓言思维及其…
极端化:《庄子》谲诡怪…
庄子的不哭与哭
最新热门    
 
论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时间:2009-8-8 16:55:10  来源:不详
寇》篇写庄子将死,说庄子以天地为棺遊,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等等,这种新奇怪诞的夸张手法,往往都注入神话和传奇的色彩,令人惊叹,令人倾倒。

    庄子散文善于比喻,富于变化,含蓄蕴藉,生动活泼,比其他先秦诸子散文,又具有突出的特色。如《大宗师》篇写“子来有病”一段,使用了三个比喻:“父母于子”一喻,“铸金”一喻,“寐觉”一喻。前两喻中间夹一段证议,如层峰起伏。后一喻两句陡住,如峭壁斩然。《天运》篇写“孔子西游于卫”一段,接连使用“古今非水陆”、“周公非舟车”、“桔槔俯仰”,“相梨橘柚可口”、“猨狙衣周公之服”、“西施病心而膑其里”六个比喻,作六层转换,愈转愈活。此段由于运用六个比喻,便更加生动地说明“礼义法度”,必须“应时而变”的道理。《马蹄》篇开篇陡用伯乐“善治马”,陶者“善治埴”,匠人“善治木”三个比喻,就使此段文字如“风骑雨骤,飘忽非常”38。以上是说,庄子善于使用比喻的特点。

    同时,还应看到,庄子使用比喻,还有千姿百态,变化莫测的特点。如《在宥》篇说:“汝慎无撄人心,人心排下而进上,上下囚杀,淖约柔乎刚强,廉刿雕琢。其热焦水,其寒凝冰,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其居也渊而静,其动也悬而天……”这里使用了一连串的排喻,“焦火”喻其躁,“凝冰”喻其坚,“俯仰四海”喻其速,“渊静悬天”喻其动静各殊,皆用来比喻人心不可撄。还有明喻、暗喻,“骇喻切喻,微妙警策,毛寒骨竦”。39对于庄子比喻这种变化莫测、层出不穷的特点,宣颖曾评论说:“庄子之文,长子譬喻,其玄映空明,解脱变化,有水月镜花之妙。且喻后出喻,喻中设喻,不啻峡云层起,海市幻生,从来无人及得。”(同上)所以,庄子散文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咀嚼不尽的余味。

    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古人曾有高度评价,宋代高似孙说:“极天之荒,穷人之伪,放肆迤演,如长江大河,滚滚灌注,泛滥于天下;又如万籁怒号、澎湃汹涌,声沉影灭,不可控搏。”40但是,庄子散文固然对后代有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对待这个问题,长期以来都没有能够给予正确的评价,曾经产生过忽左忽右的现象。必须看到,中国古典文学遗产,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其中必然会存在民主性的精华和封建性的糟粕。我们对待古代文化遗产,必须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不能兼蓄并收。这才是惟一正确的态度。并不能因为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前进,意识形态的变化,而抛弃这个基本原则。对于庄子散文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风格,我们也必须本着这样的原则,吸收其有益的精华,剔除其消极颓废的糟粕,为弘扬祖国文化优良传统、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积极的贡献。

  

注   释

    1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2  《晋书·阮修传》。

    3  《南华经副墨》。

    4  《大鹏赋》。李白还有(古诗第三十三首)描写“北溟有巨鱼,身长数

千里”的赞美诗。

    5  《艺概·文概》。

    6  《宋史·苏轼传》。

    7  《稼轩词编年笺注》。

    8  “侃大山”:北京方言,意谓神聊。

    9  《南华雪心编》《外物》篇夹注引语。

    10  《南华雪心编》。

    11  《南华经解》。

    12  刘熙载:《艺概·文概》。

    13  《南华雪心编》。

    14  《庄子诠诂·序》。

    15  《南华雪心编》。

    16  《南华经副墨》。

    17  《南华经副墨》。

    18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9  《庄子独见·庄子论略》。

    20  《庄子赞》。

    21  《南华经句解·至乐篇》眉批。

    22  《读(庄子)》。

    23   胡文英:《庄子独见》。

    24  《南华经解·天道》。

    25  《庄子因·天道》。

    26  《南华经解》。

    27  《庄子因》。

    28  《南华雪心编》。

    29  《南华经解》。

    30  《庄子王本集注》内篇总论。

    31  《庄于因》总论。

    32  见郭庆藩:《庄子集释》。下引同,不再注明出处。

    33  《南华经副墨》。

    34  《南华雪心编》。

    35  《庄·屈合诂自序》。

   36  宣颖:《南华经解》。

   37  《南华经解》。

   38  林云铭:《庄子因》。

   39  宣颖:《南华经解》。

  40  《子略》。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