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刘勰《文心雕龙》思想体…
论刘勰的“论”体散文观
刘勰“养气”说今探
刘勰赋学观的缺失 ——…
眷恋与隐忧——论刘醒龙…
刘勰、萧统的赋学观
以《文心雕龙》的风格论…
刘勰的通变理论与实践
论刘禹锡诗词的独特魅力
试论刘勰“通变”与叶燮…
最新热门    
 
论刘勰理论创造人格形成的个人因素

时间:2009-8-8 16:55:59  来源:不详

【内容提要】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产生原因,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从佛教文化、本土思想、社会心理等角度进行探索,而忽略了对刘勰创造性人格的个性因素研究。本文对《文心雕龙》研究中的几种陈说提出了质疑,认为刘勰的性格抱负、思维特征、特殊环境下成长的思想语言能力以及本土语言和佛教语言的深层复杂关系,对其理论创造人格的形成都是有重要影响的。 

【关键词】 刘勰;《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创造人格;个人因素


  自清代学者章学诚“体大而虑周”之论出,这一意见遂成对《文心雕龙》的定评。像这样“首尾圆合”、“按部就伍”、“擘肌分理”的诗文论著,规模之大、条贯之明、论说之精,纵观中国古代文论两千年,确实无出其右者。黄侃说:“论文之书,少有专籍。自桓谭《新论》、王充《论衡》,杂论篇章。继此以降,作者间出,然文或湮阙,有如《流别》、《翰林》之类;语或简括,有如《典论》、《文赋》之侪。其敷陈详核、征证丰多、枝叶扶疏、源流粲然者,惟刘氏《文心》一书耳。”[1](P1)随着近代国人对理性思维和体系性理论的崇仰,刘勰和《文心雕龙》在学界的地位日隆。就连美籍华人学者刘若愚,说中国文学理论中的形上理论提供了可与西方理论比较的“最有趣的论点”,“中国人的特殊贡献最有可能来自这些理论”,他也认为“文学的形上概念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表现得最透彻;此书是以中文讨论文学的著作中最博大精深的”[2](P29)。在《文心雕龙》之前和之后,中国古代在体系性理论的建设上一直是乏善可陈的,如此一部有着宏大体系的文学理论著作诞生在一千五百年前的齐末梁初时代,不仅是空前的一个理论壮举,也是绝后的一次幽谷逸响。因此,研究者也一直在思索:独擅吉光片羽式感悟的中国古代文论何以会产生这样一部理论巨著?
  
  一、佛教影响成因说
  
  《文心雕龙》“体大”,全书有三万七千多字,此前中国从未有过如此大篇幅的论文专著;《文心雕龙》“虑周”,前有《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为“枢纽”,继之以从《明诗》到《书记》二十篇为“论文叙笔”的纲领,中有自《神思》至《程器》二十四篇为“剖情析采,笼圈条贯”的毛目,最后是自述为文用意的《序志》。范文澜在其所著《文心雕龙注》中最先提出,《文心雕龙》这一理论上的体系性得自刘勰所精通的佛学著作格式,并明确指出刘勰是受到佛经研究著作《阿毗昙心》的启发:
  《释藏》迹十释慧远《阿毗昙心序》:“阿毗昙心者,三藏之要颂,咏歌之微言,管统众经,领其会宗,故作者以心为名焉。有出家开士,字曰法胜,渊识远鉴,探深研机,龙潜赤泽,独有其明。其人以为阿毗昙经源流广大,难卒寻究,非赡智宏才,莫能毕综。是以探其幽致,别撰斯部,始自界品,讫于问论,凡二百五十偈。以为要解,号之曰心。”彦和精湛佛理,文心之作,科条分明,往古所无。自书记篇以上,即所谓界品也,神思篇以下,即所谓问论也。盖采取释书法式而为之,故能鳃理明晰若此。[3](P728)
  不过范文澜强调,著述《文心雕龙》时刘勰仅仅只是在写作格式上借用了佛学书籍的形式,而不涉及佛教思想。“刘勰自二十三四岁起,即寓居在僧寺钻研佛学,最后出家为僧,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但在《文心雕龙》(三十三四岁时写)里,严格保持儒学的立场,拒绝佛教思想混进来,就是文字上也避免用佛书中语(全书只有《论说篇》偶用‘般若’‘圆通’二词,是佛书中语),可以看出刘勰著书态度的严肃。”[4](P530)范氏的观点为很多学者同意,如杨明照就说过如下几无二致的话:“《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所原的‘道’,所征的‘圣’,所宗的‘经’,皆中国所有;所阐述的文学创作理论,所评骘的作家、作品,亦为中国所有。与佛经著作或印度文学都无直接间接关系。所以全书中找不到一点佛家思想和佛学理论的痕迹,而是充满了浓厚的儒学观念。这固然可以看出刘勰著书态度的严肃,但更重要的则是由于《文心雕龙》本身的内容所决定。至于全书文理之密察,组织之谨严,似又与刘勰的‘博通经论’有关。因为他那严密细致的思想方法,无疑是受了佛经著作的影响。”[5](P6)
  然而奇怪的是:刘勰年少即离家在建康定林寺“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通经论”,又“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必请勰制文”(《梁书》本传),居然只在论著方式上受到佛学的影响,论文时则坚守儒家藩篱不让一点释道思想窜入!尤其是杨明照认定《灭惑论》这篇奉佛反道的文章,还是刘勰在《文心雕龙》成书之前的齐代写的,其时佛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而“当他梦见孔子后写《文心雕龙》时,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即是说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儒学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他又必然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来‘述先哲之诰’,持论谨严,自成一家。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时间既不相同,内容亦复各异,因而刘勰在《灭惑论》和《文心雕龙》中所表现的思想判若天渊,也就不足为奇了。”[5](P5)一个已奉佛家思想为主导思想的人,又能换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且不为前者所扰,这是让人难以置信的。王元化显然看出其中的矛盾,所以经过考证,推断《灭惑论》写于《文心雕龙》成书十多年后刘勰任中军临川王萧宏记室的时候,而两书“无论在思想立场上或在某些具体问题上都存在原则分歧”则表明,刘勰写《文心雕龙》时是个宗儒的学者。[6](P51)但王元化同样认定,前期恪守儒学立场风范的刘勰之所以能够写出体系周密的《文心雕龙》,是跟佛教理论对他的影响分不开的:“佛家的重逻辑精神,特别是在理论的体系化或系统化方面,不能不对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六朝前,我国的理论著作,只有散篇,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专著。直到刘勰的《文心雕龙》问世,才出现了第一部有着完整周密体系的理论著作。因此,章学诚称之为‘勒为成书之初祖’。这一情况,倘撇开佛家的因明学对刘勰所产生的一定影响,那就很难加以解释。”[6](P304)王元化还在《文学理论体系问题》一文和《文心雕龙创作论》第二版跋中指出,于公元472年译成的古因明学著作《方便心论》很可能是刘勰读过的。
  也有论者对《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受佛教影响的观点表示同意,但在受到佛教什么因素的影响上有不同看法。如普慧认为,佛教因明学在刘勰生活时代刚刚开始传入,流布极少,因此《文心雕龙》的体系受到因明学的影响是不可能的。相反,齐梁时代佛教成实学极盛,得到帝王公卿和文人学士的热捧。其时成实论的两位大师僧柔和慧次同僧祐友善,僧柔也曾居住定林寺,僧柔去世后,僧祐为之立碑,碑文还是刘勰所写。而与刘勰同时且同拜僧祐为师、齐梁时号称佛教三大家的僧旻、法云、智藏也是成实论师,僧旻还和刘勰一样喜爱文学。由此论者断定,“刘勰决不可能不倾心研读《成实论》。可以想见,刘勰对《成实论》必然是了如指掌的。”其结论是:“刘勰与这么多的著名成实论师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必然会受到《成实论》的影响。因此,刘勰在结构《文心雕龙》全书时,自觉或不自觉地会以成实学来立论。”普慧自谓《成实论》和《文心雕龙》两书形式上的相似,可以证明前者对后者的影响:“首先,从结构上看,《成实论》以‘四谛‘(苦、集、灭、道)为中心组织佛教学说,以‘五聚’来构架全书,形成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特点。”而“《文心雕龙》则以原道、征圣、宗经、正纬为‘枢纽’,组织其文学理论,以‘五论’(文原论或曰本体论、文体论、文术论、文评论及绪论)来安排全书,构成了布局缜密、体大思精的特点。”[7]
  从上述所引的研究材料来看,说《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都来自佛教影响的观点,只是推测之词,并无第一手的材料可以证明。在齐梁时代佛教大盛,统治者又常常烈火膏油、推波助澜的情况下,一个研读佛学典籍的人要说一点不受影响,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认为佛教仅仅影响刘勰写书的思路格式,而与思想毫无所涉,论文的内容和论文的形式可以切割得如此清楚,那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普慧等人的研究虽然避免了这种过于机械的切割,在理解论述对象的一致性上做得比较好,但在《成实论》和《文心雕龙》两书比较的环节上,同样存在着主观的任意性。如果说范文澜将《阿毗昙心》和《文心雕龙》相比,《阿毗昙心》分“界品”和“问论”两部分,比之《文心雕龙》上篇下篇两部分,还有刘勰自己的话为依据那么普慧因为《成实论》以四谛为中心,就臆断《文心雕龙》以原道等四篇为中心;因为《成实论》以五聚为构架,就派定《文心雕龙》以文原论等五论为构架,就实在有着很大的随意性了。其实不管是将《文心雕龙》两分也好,还是把《文心雕龙》四五分解也好,都是比鞋量脚、据衣裁体,都不符合刘勰自己讲得非常明确的话: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衍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文心雕龙·序志》)
  刘勰明明说“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是“文之枢纽”,那么《文心雕龙》的中心就应该是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①刘勰说上篇的论文叙笔是纲,下篇的剖情析采是目,最后一篇是序。合起来是枢纽、纲、目、序四部分。即使把论文叙笔和枢纽篇合为纲领,那《文心雕龙》也是分为三部分。《序志》篇讲述写作《文心雕龙》的目的和布局,并不是用来论文的,所以不是绪论,不能算作五论中的一论。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或为研究的方便,将《文心雕龙》分为几部分,那是他的权利。但把自己的理解断为对象本身所有,再跟自己所选之书比附对照,以此立论,那就不怎么有道理了。说得极端一点,如果这样的做法可行的话,那么任何一本书都可以比照出这样一种结果来。
  如果说,刘勰是受佛教理论影响或为某部佛学论著所启发,才创造出了《文心雕龙》的周密理论体系,那中国历史上精通佛理的文人学者何其多也,就是诗文作者和评论家精通佛学的也不在少数,如大诗人王维、诗僧皎然、诗评家严羽等等,但为什么再也无人写出《文心雕龙》那样的体系性论著?皎然的《诗式》和《诗格》很见精彩,严羽的《沧浪诗话》颇得玄奥,却都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这是否反证,《文心雕龙》理论体系源自佛教影响的命题是应当加以质疑的?
  
  二、周易成因说
  
  和《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外来说不同,另一些论者从本土文化资源入手,企图找出刘勰理论著作的体系来源。前些年有一个年轻学子做了个统计,算出《文心雕龙》五十篇中引用了《周易》的有二十三篇,占到总篇数的46%;其中“文之枢纽”五篇中有四篇引用,占到80%。全书共引《易经》及经传中的话有四十六句,其中《原道》一篇引用十句,《宗经》引用了四句。[8]这在《文心雕龙》中确属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其实没有这样的统计,人们也看到了这样的事实,不过没有如此精确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