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上博竹简(三)注释补正
“学”与郭店竹简
郭店简《语丛四》与《摩…
由《郭店‧六德》…
郭店简《缁衣》与《礼记…
郭店《老子乙》的“清静…
郭店《老子乙》的“日损…
老莱子其人其德——从郭…
老子的“德”与无为——…
老子的“道”与混沌——…
最新热门    
 
郭店竹简《老子》考释札记

时间:2009-8-8 16:57:33  来源:不详
本读作“渝”。二字古音相同。“质贞如渝”,谓质地坚贞反若易变。

刘师培说:“上文言‘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此与并文,疑‘真’亦当作‘德’。盖‘德’字正文作‘×’,与‘真’相似也。‘质德’与‘广德’、‘建德’一律。‘广德’为广大之德,与‘不足’相反;‘建德’为刚健之德,与‘偷’相反;‘质德’为质朴之德,与‘渝’相反。三语乃并文也。”蒋锡昌、朱谦之等许多学者从其说。由于帛书甲乙两本此处皆残,故其说莫能验。今以简本观之,此字本来不但不作“德”,亦不作“真”,刘说非是。

简本丙组“故杀〔人众〕则以哀悲位之,战胜则丧礼居之”的“位”,整理者读为“莅”。今按,此字不必改读。《说文》云:“列中庭之左右谓之位。”段玉裁注曰:“引申之,凡人所处皆曰位。”故“位之”正与下句“居之”同义并立。帛本作“立”,乃“位”之省形。王本不识,讹为“泣”字,亦足“泣”矣!

最后,正字与误字。

简本甲组“天道员员,各复其根”的“天道”,帛书甲乙本并作“天物”,王本作“夫物”。高明先生说:“帛书甲、乙本‘夫’皆写作‘天’,笔误也。”[1]今按,帛书两个抄本在同一处都出现笔误,或属巧合,但都误成同一个字,那就太奇怪了,必有隐情。愚以为,简本的“天道”为《老子》原文。帛本的“天”并不误,讹误的倒是“物”字。原文的“道”字因与“物”形近而讹。然而,在《老子》中出现“天物”,实在过于唐突。所以,到了王本又改“天”为“夫”,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简本丙组“太上下知有之”的“下”字,一本作“不”,学者多以为作“不”义长。验之简本,“下”乃正字,作“不”为形近而讹。

 

余           论

 

郭店竹简《老子》全文校毕,益信昔日所持之大致思路,但尚需有所修正。

那么,郭店《老子》是当时《老子》的一部分还是全本?我过去的看法是,这是一个完整的传本。现在看来,这只是一种可能性。

国学者梅勒教授在对我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新说作出评论以后,提出了另一种思路:郭店本展现了《老子》一书的早期阶段,即由口传到文字的阶段。后来,这些口头文献被编成今本《老子》。他认为,此书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至于郭店简的这些片断是否早于其他部分,也尚难确定。很可能其他部分至迟在郭店本的时代就已经存在了。他进一步指出,郭店本是尚未经过加工润色的早期《老子》的一部分,因而它并不是一个更“权威”的本子,而是其中具有哲学意味的部分(集中讨论按照无为原则进行修身和治国的思想),后来这部分才与其他部分共同组成《道德经》[2]。

高晨阳教授则举出今本《老子》中不见于简本部分早出之证。其一,《论语》“以德报怨”一语引自今本《老子》;其二,《说苑·敬慎》载:“叔向曰:老聃有言曰:‘天下之至柔,驰骋乎天下之至坚。’又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槁枯。’”所引老聃见于今本《老子》。其三,《太平御览》卷三百二十二:“墨子曰:墨子为守,……故老子曰:‘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高先生认为:“这段文字当为《墨子》佚文,很可能出自墨子之口而为其及门所记。”但从行文看,前“墨子”当加书名号,而墨子不可能自称“墨子”,故此佚文当出自墨子后学之手。其四,世传本《文子》多引老子之语,有仅见于今本《老子》而不见于简本者[3]。

两位先生的见解都富有启发。拜读之余,我对过去的说法提两点修正意见。

第一,郭店《老子》有可能并非当时《老子》的全部,但其全部应该保存在今本《老子》里。也就是说,今本《老子》中可能还有其他原属古本《老子》即至迟在郭店本的时代已经存在的部分。郭店《老子》竹简型制不同,颇令人迷惑。对此,我是这样想的:先秦古籍,多本系单篇,后来才编辑成书。而整书形成后,各篇仍不妨单独行世。这是先秦古籍的通例。郭店《老子》依竹简型制共同分为三组,说明它们本来是单独流传的。而甲组包含两篇,则说明这两篇本来是在一起的。既然郭店《老子》三组原为单独流传,那就不能保证这是古本《老子》的全部。如果这种推论不错的话,那么今本《老子》中那些与简本思想、语言一致的部分,尤其那些对圣以及仁义孝慈等传统道德持肯定态度的部分(当然不一定是全章),就有可能原属古本《老子》。高先生所举的第二条和第三条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至于其第一条,即《论语》“以德报怨”一语,已见上文辨析;而其第四条,因今本《文子》乃东汉以后成书[4],故不可为据。

第二,今本《老子》中确实包括晚于简本的部分。上文已列出大量确凿的证据证实简本是一个原始传本,今本晚于简本。另外,从语言、思想风格,尤其所关心的问题等方面看,今本的许多部分已经深深地打上了战国的时代烙印。在我看来,今本中那些与简本不一致甚至冲突的部分,尤其那些风格玄奥的部分、那些谈论权术的部分、那些抨击儒家思想的部分,都应该属于今本作者。

有学者认为,今本系统在简本出现之前业已存在,简本乃其摘抄本。我期期以为不可。上文从思想、语言、文字、分篇、分章、章次等诸多方面论证简本比传世本更加原始,盖难置疑。然则如谓早出的简本从晚出的传世本摘抄,无异于称时光倒流矣!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今本系统打破简本原来的章次,致使其“唯与呵,相去几何”章(王本第二十章上段)将本属简本其上一章的末句“绝学无忧”和其下一章的首字“人”字一同带走。这个情况只能说明今本抄自简本,而绝不是相反。另外,同时出土的其他文献,尤其是见于今本《礼记》的《缁衣》和见于马王堆帛书的《五行》皆非摘抄本,为什么只有《老子》是摘抄本呢?从现存史料看,先秦并无摘抄本这种体例,盖当时文献皆相当短小,不必另行摘抄本。

有学者认为,竹简《老子》的甲、乙、丙三组乃《老子》的三个抄本,甚至就是今本系统的三个抄本,其主要根据是相当于今本第六十四章下段的部分重复。对此,我同样难以接受。如果它们是三个抄本,则不可避免地会有大量重复,但竹简《老子》只有这一段重复,且其重复事出有因。盖此段已因传本的不同造成十分明显的异文,故简本录异本于卷末以为附录。与简本相比,今本有更多的重复段落,且这些重复,并非出于异文。尽管如此,历史上从未有人据此把今本《老子》看作若干抄本,为什么重复较少的简本反而被看作若干抄本呢?

  

                                             



[1] 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

[2]梅勒:《〈老子〉不同传本之比较--以第十九章为主要依据》,德国《华裔学志》第47卷(1999年)。

[3]高晨阳:《郭店楚简〈老子〉的真相及其与今本〈老子〉的关系--与郭沂先生商讨》,《中国哲学史》1999年第3期。

[4] 见本书绪论第×部分。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