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煲无米粥”“食自己”
美国“自由市场”“自我…
武汉最大规模楚墓开棺 …
楚简《周易》初读记
“ ”字所從聲旁“ ”試…
《仲弓》的“ ”字考释
楚简《周易》“不家而食…
上博楚简《恒先》之“恒…
楚简《恆先》初探
上博楚简《恒先》篇哲学…
最新热门    
 
楚简“ ”字及相关诸字考辨

时间:2009-8-8 16:57:42  来源:不详
汉字中有“樸”等许多从“菐”(pu)得声的字,《说文解字》认为“僕”也是“从菐,菐亦声”,那“菐”是什么字呢,却没有人说清楚。许慎说:“菐,渎菐也,从丵从廾,廾亦声。”徐铉注:“渎,读为烦渎之渎。一本注云:丵,众多也。两手奉之,是烦渎也。”段玉裁注:“渎菐,叠韵字。渎,烦渎也。菐,如《孟子》书之‘僕僕’,赵云‘烦猥貌’。”这样的分析形义很难吻合,而且事实上文献中至今并未发现这个意义的“菐”或“渎菐”,可见许慎等人的说法是靠不住的。金文中确曾出现过“从丵从廾”的字,如《伯晨鼎》、《多友鼎》、《王臣簋》等,但都用为“對”,可能是“對”的省变体,也可能是另一字借用为“對”,但都与“菐”无关。那么,这个常作偏旁而读“pu”音的“菐”是怎么来的呢?我们认为实际上就是“僕”字之省,按许慎的分析方法可以叫作“僕省声”,而“僕”字本身并非形声字。甲骨文“僕”作“ ”形(参《古文字字形表》99页),“象身附尾饰,手捧粪箕以执贱役之人。金文字形渐变从‘人’,与小篆接近。”(《甲骨金文字典》204页)其实不只尾饰,还有“辛”形的头饰。后来省掉粪箕,把表示秽物的几点移到“辛”上(“辛”上的几个点画也可以看作饰笔),象形的人换用义符“人”移到左边,捧箕的双手变从“廾”,于是就成了金文中接近篆体的“ ”(参《金文编》158页)。当然这只是基本形体,还有许多变体,都是可以看出演变线索的(如《散氏盘》的“ ”字,“菐”下就是人身及饰尾的变形)。楚文字的“僕”(见第10组)另加“臣”作义符,而原来的繁化的“辛”形都省作“ ”或“ ”,“廾”也省换成“又”,于是就有了从“臣”“僕”声的“ ”。出于布局的美观和书写的便利,从“臣”的“僕”往往进一步简化掉“僕”字右下部的“又”(有时用“二”作省简符号代替),并把“臣”字放在右下,于是形成“ ”“ ”“ ”(右下的两斜竖为“臣”字之省)等字样,有时省“人”不省“又”,作“ ”形,有时连“人”带“又”都省掉,作“ ”形。可见“僕”作声符时是可以省掉“人”旁的。包山简的“菐+阝”(见12组)也有省与不省的多种写法,如“ ”可以算是全形(用“又”代“廾”),只是“人”挪到了右下角,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