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诗无名,无名诗
简论“诗亡”与“《春秋…
略论“永嘉四灵”诗歌积…
释“诗言志”——兼论中…
从“诗正而葩”说起
唐代“雅丽”诗学观与《…
孔子乐正“诗三百”的经…
中国“诗性文化”的五大…
“诗言志”的转换与当代…
从“诗言志”的经典化过…
最新热门    
 
“诗无隐志”章与荀学 ——从上博简所论《关雎》谈起

时间:2009-8-8 16:58:03  来源:不详
14][p269]可见,至西汉初,“传”、“说”等尚独立成书。而从另外两篇的内容看,“子羔”章记述了孔子回答子羔有关尧、舜禅让及“三王之作”的问题,“鲁邦大旱”章则记述了孔子向鲁哀公和子贡阐述祭祀山川鬼神与“正刑与德”的问题,也应属于“传”、“说”、“记”等文体的范畴。因此,以上三篇内容毫无联系的文献,能够合编在一起,文体大致相近很可能是原因之一。

“传”、“说”都起源于先秦,《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河间献王收集的许多古书“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在形式上,“传”与“说”彼此并无截然的区别,但在时代上,先秦多以“传”名,而从西汉中期开始,“说”体渐兴。15][p67]朱渊清先生认为:“称‘孔子《诗》说’而不称‘《诗论》’是因为‘说’更合乎经学传统的一种称名。”[2][p125]其实不然,从三家诗的发展看,“《诗》说”的兴起和发展,明显晚于“传”体。《汉书·艺文志》载《鲁说》二十八卷,王先谦《补注》曰:“《儒林传》:《鲁诗》有韦、张、唐、褚之学,此《鲁说》弟子所传。”又载《韩说》四十一卷,《补注》曰:“《韩诗》有王食、长孙之学,此其徒众所传。”《鲁说》、《韩说》皆为弟子所传,当是对经师口说的记录。然而直至西汉前期,经师撰写的诗学著作仍大多以“传”体为主。《汉书·楚元王传》:“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元王好《诗》,诸子皆读《诗》,申公始为《诗传》,号‘鲁诗’;元王亦次之《诗传》,号‘元王诗’,世或有之。”又《汉书·儒林传》:“韩婴,燕人也。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于齐、鲁间殊,然归一也。”因此,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时代来看,“诗无隐志”章都应为“传”体。

需要指出,整理者将“诗无隐志”章拟名为《孔子诗论》,在概念上存在一定混淆。第一,此文内容并非全部来源于孔子,还存在“七十子之徒”的观点。第二,“《诗》论”一体,迟至南北朝时期才出现,其文体名称极为不当。如需拟名,建议改称“楚简本《诗传》”为妥。

四.《大序》亦当为“传”

如果“诗无隐志”章确为“传”的话,有可能为聚讼纷纭的诗序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对于毛诗《关雎》题下的序言,《经典释文》引旧说:“起此至‘用之邦国焉’,名《关雎序》,谓之《小序》;自‘风,风也’迄末,名为《大序》。”可见,所谓《大序》、《小序》是能够从文辞上予以割裂和区分的,足见二者很可能原本并非同一性质的文体。

今人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疑《诗序》原作一篇,著于《诗》后,如《序卦传》然。”[7][p23]把《诗序》同《序卦传》一类的文体联系起来,颇具启发性。笔者认为,《大序》很可能原本是一篇“于经别行”、独立成书的《诗传》。

在体例上,《大序》与“诗无隐志”章都是主旨明确、内容系统严密的长篇论文。在文辞上,也颇多相似之处。如:

《大序》                      “诗无隐志”章

诗者,志之所之也。                  诗无隐志。

治世之音安以乐。                    其乐安而迟。

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观人俗焉。

发乎情,民之性也。                  民性固然,其隐志必有以谕也。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           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

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李学勤先生指出:“《诗序》不可能是子夏本人的作品,只能说是由子夏开始的《诗》学系统的产物。但无论《诗序》还是《毛传》,都确实有《诗论》的影子,这对我们认识《诗学》传承,十分重要。”12][p93]把《大序》放到《诗》学传承的“长时段”背景下,有助于我们认识“诗无隐志”章与《大序》的关系。《经典释文》引沈重说:“案郑《诗谱》意,《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卜商意有未尽,毛更足成之。”则《大序》的渊源可追溯至先秦。徐复观先生曾推测:“先秦本有一叙述诗本事并发挥其大义之‘传’,是汉诸家所共同祖述。”[16]现在看来,《大序》所祖述的大概就是“诗无隐志”章一类儒家诗学著作。前文已述,“诗无隐志”章为“传”体,那么以先秦《诗传》为祖本的《大序》则亦当为“传”。

以传附经,始于东汉的古文经学大师马融。孔颖达《毛诗正义》卷一云:

《艺文志》云:“《毛诗经》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是毛为《故训》亦与经别行也。及马融为《周礼》之注,乃云“欲省学者两读,故具载本文”,然后汉以来,始就经为注。[14] [p269]

大概在马融之后,治古文经的儒者仿照马融《周礼注》“以传附经”的形式,将西汉经师撰写的《诗传》附于《关雎》之前,作为诠释《诗经》的纲领,并且与解题性质《关雎》“序”合并一处,遂形成今本毛诗的面貌。

五. 结语

荀学是战国末年至西汉初年影响最大的儒家学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曾多次发现与之相关的出土文献,如马王堆帛书《春秋事语》、[17][p275]八角廊汉简《哀共问五义》等。[17][p396]上博简《子羔》篇“诗无隐志”章的公布,对于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