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断代文学全集的学术评价…
关于20世纪宋诗研究的对…
读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
浅论曾国藩的宋诗宗趣
严辑《全北齐文》、《全…
也谈唐宋诗词与书画的关…
补《全宋诗》34首
论宋诗对唐诗的超越——…
《增订注释全宋词》中若…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最新热门    
 
《全宋诗》证误举例

时间:2009-8-8 16:58:46  来源:不详
统谱》卷18,乾隆《福建通志》卷44、卷33。据《淳熙三山志》卷38收其《任仙公台祠堂》诗一首。据其卒年,可前移置于《全宋诗》卷401张田(7/4942)前。
陈铸小传㈡:陈铸,字伯冶。台州临海人,举善子。乾道八年(1172)进士。历宦大理寺主簿、司农寺丞。嘉泰四年(1204),知汀州(《大典》卷7893引《临汀志》)。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除工部郎中,终朝散大夫、主管冲佑观。事具《嘉定赤城志》卷33。此陈铸仅存《云骧阁》佚诗一联,可前移置于《全宋诗》卷2612,是卷首列状元黄定(48/30346),均乾道八年进士而又生卒未详者。
(17)杨方  《全宋诗》卷2466(46/28608)据《宋史翼》卷21立传,其疏误颇多。特排比史料,重撰小传,以补其阙,以证其误。杨方(1134~1211),字子直,晚自号淡轩老叟。汀州长汀人。隆兴元年(1163)特奏名进士。除弋阳尉。乾道六年(1170),调广州清远主簿(《晦庵集》卷42《答胡广仲》),广东提刑姚孝资檄摄曲江坑冶。淳熙初,徙隆兴府武宁丞;八年(1181),摄靖安令(《后村诗话》)。十三年,应赵汝愚辟,充四川制置司主管机宜文字(《宾退录》卷7)。召对,权宗正寺簿。通判吉州,知建昌军(治今江西南城)。绍熙五年(1194),召为秘书省秘书郎;庆元元年(1195),出知吉州(《南宋馆阁续录》卷8)。二年,降二官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73之65)。三年,入“伪学逆党籍”(《道命录》卷7下)。嘉泰三年(1203),起知抚州,旋移惠州(《昌谷集》卷13《论事札子第三》),力请丐祠,归。嘉定元年(1208),召为侍右郎官,进考功郎中,旋又罢归。三年(1210),加直宝谟阁除广西运判兼提刑。四年,巡历属郡,病卒于象州。撰有《赵忠定公谥议》一卷(《书录解题》卷7)、《朱子语录》(杨方录)等。事见《大典》卷7894引《临汀志》,《宋元学案》卷18。今见杨方《题王才臣南山隐居》佚诗一首,为《全宋诗》失收。特补录:“南山高且明,其下有深谷。文豹识显藏,终朝雾如沐。”(《晦庵集》卷84《跋杨子直所赋王才臣绝句》附录)又《全宋诗》(46/28609)编者拟题《送张振古二首》,应改为:《送长汀张簿纳印而归二首》。
(18)陈轩  《全宋诗》卷726(12/8398)据《宋史·本传》而撰小传,颇有挂漏及疏误。今考订如下:其一,生卒年可考。据黄庭坚元祐二年(1087)诗“五十天涯一秃翁”(《山谷集·再答元舆》),则生于宝元元年(1038),《宋史·本传》称享“年八十四”,则卒于宣和三年(1121)。可据补括注生卒年。其二,可补早期宦历。释褐平江军节度推官(《大典》卷3145引《建安志》);熙宁六、七年间(1073~1074),知蒙县。(《苏魏公文集》卷12《窃意旧游再赋一篇》诗中自注:“某守亳日,元舆知蒙县。”)其三,知汀州时间有误,至迟应为元丰四年(1081),可据郭祥正通判汀州乃元丰四年春已到任推定(《青山续集》卷2《浪士歌·序》,《青山集》卷17《挥扇》)。其四,又可订补元祐中宦历。小传云:“元祐中,为礼部郎中”,时间及官称未确;应作:元祐初,为祠部郎中,二年八月,改主客郎中(《山谷内集诗注》卷8《戏答元舆》题注引《实录》,《山谷年谱》卷22)。其五,著作可补。撰有《纶阁集》、《临汀集》各六卷,《荣名集》二卷,编有《金陵集》(《宋史》卷208《艺文志》、《景定建康志》卷17),皆佚。《全宋诗·陈轩》(同上页8400)据《宋诗拾遗》卷7收入《苍玉亭》诗四句。此陈晔诗,编者误收,又脱二句及诗注。上文陈晔条已考,勿赘。又此页引《拾遗》诗5首题注,皆编者元·陈世隆所加,误甚。编者失察,多题“原注”,非是。《云骧阁》一首,诗题误;应作《清阴阁》。此阁名乃绍兴初(1132~1134)福建提刑刘峤所改,元丰知州陈轩不可能用此而名诗。同样,下页之诗题《熙春堂》亦误,应改题为《北楼》。编者拟题《赞僧宗祐真》未允,应作《宗佑真赞》(“佑”又误作“祐”)。这首诗作主系于陈轩是大成问题的。编者在附引出处时,有断章取义之嫌。《大典》卷7895引《临汀志·道释》云:“郡守黄御史彦臣入境之初,亦作是梦……贻之诗曰……。陈侍郎轩踵至,尤雅重之,赞其真容曰……。”编者故意删去十分关键的“踵至”二字,踵至者,接踵而至也,承上文,即为继黄彦臣知汀州者。据《临汀志·知州题名》,继黄彦臣任知州者为陈粹,此诗当为陈粹之作。《全宋诗》失收陈粹其人其诗,亟应据《临汀志·名宦》补小传及据同书《道释》收其这首佚诗。《临汀志·邮驿》(《大典》卷7892)称陈轩秩满离任抵嵩溪铺有《寄清流宰赵通直》诗云:“寒日尽时山未尽,却随明月到嵩溪。”这联佚句,却又被《全宋诗》卷726所失收。
必须指出,《临汀志》中收录宋人诗而被《全宋诗》失收者,还有胡咸秩、梁颜、郑强、释·契照等4人。其5人(另一为上述之陈粹)均可据《临汀志》及其他有关宋代史料撰成小传。由于篇幅限制,姑从略。综上所考,笔者对《临汀志》今存宋诗作主55人中的51人进行了复核,失收者5人,有各种失误的18人,合计23人,失误率高达45.1%。有些错得实在太离谱、出格,如陈铸、陈轩、杨方、释从密、了证等人。由此可见《全宋诗》的编纂质量之一斑!此所论犹冰山之一角而已,宋诗总集,质量如此,令人扼腕叹息。

二、关于作者小传

据《全宋诗·凡例》规定,小传包括作者生卒、字号、籍贯、科第、宦历、封赠、著述等项;如加上主要交游或师承,则似更完整些。其中失考和错讹比较严重的是宦历、生卒、科第等项,封赠及著作则多失载。有相当数量的小传需要重写。先举几个小传失考和错得比较离奇的例证,再重点谈一下生卒年问题。

(19)张伯玉生平事历失考  《全宋诗》卷383(7/4723)小传颇多疏误,今据伯玉《州宅诗序》、《桐庐官满》自注及《长编》卷114、卷164、186、187,《宋会要》职官65之16、18,78之21,《淳熙三山志》卷22、《嘉泰会稽志》卷2,《墨池编》卷3,《闽书》卷92页2780考订,重撰小传如下:张伯玉,字公达,建安(治今福建建瓯)人。天圣进士,守陈州司户参军。景祐元年(1034),登书判拔萃科,除两使幕职官。康定、庆历间,为苏州从事。历并州(治今山西太原)节度判官,知并州太谷县事,范仲淹荐其应制科。至和中,倅新定。嘉祐初,召为侍御史。三年,忤宰相,出知太平州。嘉祐八年(1063)四月,以度支郎中知越州;治平元年(1064),移知福州。熙宁初卒。著有《蓬莱诗》二卷。其遗诗(包括佚句)尚颇有辑佚之空间。

(20)曹辅以名、字一人分列二卷  曹辅,字子方。《全宋诗》于卷726收其诗27首(小传见12/8393),又在卷1251(21/14144)列曹子方小传,仅收佚诗句一联。乃一人以名、字误置二卷之例。子方传,其籍贯、宦历多误;辅传亦讹误不少,可据史料补正者甚多。曹为鄜延勾当公事不在元丰八年(1085)而在七年(《苏轼诗集合注》卷30《送曹辅赴闽漕》引题下施注)。顺便指出,编者撰小传多据《长编》、《宋会要》等将传主在任期间的某一时点,误认为始任之年,这类舛误是《全宋诗》小传中的“通病”,其例俯拾皆是,亟应订正。元祐三年(1088)九月,以奉议郎、太仆寺丞权发遣福建路运判(《彭城集》卷14《送曹辅奉议福建转运判官》),子方传称“转运使”,大误。六年召回,官职方员外郎,为馆职(《张耒集》卷62《同文唱和诗》)。元祐末出知虢州(《淮海集》卷39《曹虢州诗序》)。绍圣(1094~1098)间,为广西提刑(《广西通志》卷19、《粤西丛载》卷2《曾公岩题名》)。绍圣、元符(1098~1100)间知衢州(弘治《衢州府志》卷8)。曹辅佚诗可补辑者不少,如《全宋诗》据点校本《张耒集》卷62收曹辅同文唱和诗18首,漏录《初伏大雨戏呈无咎》一首;还可据《淮海集》卷9补《和秦少游赠刘景文韵》、据《舆地纪胜》卷103补《古秦城》各一首。宋人诗文别集中附交游酬唱之作往往有之,此亦辑佚渊薮之一,惜编者多未注意及此。同一人而分列为二的还有卷123的杨备与卷3750的杨修(备字修之的夺误),卷978的何执中与卷3758的何昌弼(门人对其尊称)等。亟应归并为一。

(21)丁逢小传须重写  《全宋诗》有些小传错讹较多,几乎每句话均有问题。令人费解的是:这种类型绝非少数,如卷385蔡襄小传,用刘琳《蔡襄年谱》对校,其行历也几乎每句话均错而亟需重写。今拟以卷2573(48/29874)丁逢小传为例作考订。其主要失误为:生年失考,进士及第之年有误,宦历年代时序错乱,每一差遣均有任命、到任、在任期间、罢免的系时年月之别,小传多混淆不清。今试为重写:“丁逢(1140~?),字端叔,晋陵(治今江苏常州)人。隆兴元年(1033)进士(《东塘集》卷4《丁端叔茶马会同年同庚》)。乾道(1165~1173)中为激赏库干办官,监国子监书库,临安府通判(《咸淳临安志》卷50)。淳熙(1174~1189)初,知安丰军,五年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72之21)。后起知盱眙军;十四年,知郴州;十六年,除湖北提刑(《止斋集》卷40《丁端叔〈南征集〉序》)。绍熙(1190~1194)中,除潼川府路转运判官(《攻媿集》卷39《制词》)。庆元二年(1195),提举四川茶马,四年召回(《宋会要辑稿·职官》74之1,《朝野杂记》甲集卷11)。旋以行司农少卿兼知临安,五年六月提举宫观(《咸淳临安志》卷48)。六年,知婺州;嘉泰二年(1201)离任(《金华府志》卷11)。有《南征集》等,已佚。《咸淳毗陵志》卷17有传。”

(22)王谨言因避讳追改名而失考  《全宋诗》卷360王谨言(1011~?)小传,多据陆心源《小传补正》,失考卒年及宦历。编者不知宋无王谨言其人,实乃王慎言(1011~1087),生平见范纯仁《范忠宣公集》卷14《王公墓志铭》,其为北宋人无疑。南宋时却因避宋孝宗赵眘之讳而追改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