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断代文学全集的学术评价…
关于20世纪宋诗研究的对…
读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
浅论曾国藩的宋诗宗趣
严辑《全北齐文》、《全…
也谈唐宋诗词与书画的关…
补《全宋诗》34首
论宋诗对唐诗的超越——…
《增订注释全宋词》中若…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最新热门    
 
《全宋诗》证误举例

时间:2009-8-8 16:58:46  来源:不详
误。今考《三先生集》乃沈遘《西溪集》(10卷)、沈括《长兴集》(原41卷,残存19卷)、沈辽《云巢编》(10卷)的合集,遘、辽为弟兄,括乃其叔,此叔侄三人诗文合集。不知何以补遗者会阑入沈括诗,应删。又,收作沈括《尝茶》一联佚句:“黄金碾畔绿尘飞”云云,实乃范仲淹名作《斗茶歌》中一联(见宋本《范集》卷3),《全宋诗》卷686误收。

(40)父子诗误收重出  《全宋诗》卷1846张祁收《答周邦彦觅茶》诗二首,题为编者所拟,其误煇父周邦为“邦彦”。且宋人一般诗题中不会直呼交游之名,多以字号、行第或官衔称。周邦字德友,号松峦,宜改“邦彦”为“德友”。此二诗所出本末,周煇《清波杂志》卷4《焦坑茶》已言之甚详,此诗乃张祁之作,时因偶病,“俾其子代书,后误刊在《于湖集》中。”是此诗著作权应属张祁,《全宋诗》卷2406又据《于湖居士集》卷10收入此诗,题作:《以茶芽焦坑送周德友德友来索赐茶仆无之也》,是。则卷1846诗题应从改。卷2406至少应出编者按语,指明乃孝祥父总得居士张祁之作,或张孝祥可作存目处理。

(41)同时人诗重出:“张冠吴戴”  《全宋诗》卷534(10/6455)吴充诗收录《岁日书事》,题注:“越州作”;诗中自注:“今上即位之元年”。编者虽认为“此诗作者可疑”,但仍未考得作者,今考此诗实乃张伯玉作。张于嘉祐八年四月至治平元年十二月(1063~1064)在知越州任所,据诗注可证作于治平元年(1064)元日,正英宗即位之元年。又,诗末联“老守”云云,亦合作者身份。检《全宋诗》卷384张伯玉已据孔延之《会稽掇英集》卷15收入此诗,题作《正旦呈诸僚友》(惟首联“拂露屠苏”作“拂雾酴酥”)。宋人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卷2误系于吴充,编者沿讹踵谬。应删吴诗作存目。

(42)交游唱酬诗中的误收重出  宋人文别集中的误收重出诗现象远较唐人严重、复杂,因而《全宋诗》的整理难度也极大。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苏门六君子”因生前遭迫害,文字被禁,诗文集皆后人所整理,错乱已甚。今以秦观为例核其重出误收之诗。徐培均先生乃《淮海集笺注》的作者,功力深厚,识断甚精,已剔出《淮海集》中误收重出诗20馀首之多,这是《全宋诗》整理最好的卷次之一。但由于秦诗补遗为编者所为,仍有误收重出诗芟除未尽之失。《淮海集》卷10《圆通院白衣阁》三首之一,徐注本已断为程师孟诗,极是。《全宋诗》卷1068(18/12158)已删作存目处理,且在“附注”栏明言:“今收作程师孟诗”;但检卷354程师孟却未收此诗,反误录而置于卷408(8/5023)宋释·怀贤诗,乃以其号圆通而误系欤?且此诗据清人《东瓯诗存》卷45录入,首句“朱栏”,误作“珠栏”;“修竹”作“修行”。卷1066(18/12142)据《淮海后集》卷3收入《呈公闢》,乃误收。此诗实王安石作无疑,见《临川先生文集》卷17,又见《王文公文集》卷57,题为《送程公闢得谢还苏州》。李壁《注王荆文公诗》卷26云:“公闢自知青州告老,以正议大夫致仕,时元丰四年。公(安石)在金陵。”其说是。徐注本(页1436)已明言乃王安石诗,不知何以编者又仍误编为秦观诗,亟应删作存目。此外,卷1066(18/12141)《次韵公闢即席呈太虚》非秦诗,作者待考;说详周义敢等《秦观集编年校注》卷15页330。卷1058(18/12095)《题汤泉二首》之二(“温井霜寒碧秋澄”)徐注本页303已指明应为孙觉诗,未审编者据何又妄加按语:“各本无注,故仍作秦观诗”。明明宋蜀大字本此首后已注明:“莘老”,编者却又因不知觉字莘老而误。卷1066(18/12143)《悼王子开五首》,宋人陆游、王明清等已断为贺铸作,也应删归存目(《全宋诗·贺铸》已收)。总之,秦观诗的取舍,编者未能按笺注本原意如实编入,辄以私意妄改,导致了不应有的舛误。参加整理《全宋诗》的学者多遇到这种令人叹息的类似的臆改,又不让整理者自审校样,这也是导致讹误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否编者觉得不删改一下原整理者的手稿显不出自己的“高明”?既如此,又何必约请对传主研究有素的专家充任呢?这是对参加整理者辛勤劳动的极不尊重,他们忘记了一条学界基本原则:文责自负。

四、辑佚补遗

这是《全宋诗》编纂的重点和难点。编者原计划分两步走,首先从今仍传世的宋人诗集及第一批书目中辑集,以为这样“集中搜集”后,“不致有太多的遗漏”。(《全宋诗·编纂说明》)事实上宋诗辑佚的难度和复杂性,散佚诗人及其作品之多,远超出编者的想象和估计。首先,现存四部典籍、佛道两藏、方志稗乘、金石碑志、出土文献、书画题跋中多存有宋人的零诗佚句,其中有些是已有别集传世诗人的佚作,更多则是无集传世作者的作品。其中还存在大量的误收重出,检核十分困难。或诗题不同,或从原诗中截取数句,改题篇名和作者,这种情况所在多有。即使本书正编已用过的书目,其错、漏现象亦颇严重,其中,有些是承袭前人疏误,有些则是编者粗率造成新的舛误。《全宋诗》之补编则远非编委会一家之力可以胜任,亦难以计日程功,检书当数以万计(有些孤本、善本尚存海外),需要海内外学术界的通力合作。当务之急应是编制《全宋诗》正编的篇目索引及引用书目,这是补编启动的基础工作之一。单篇零句的搜集,更难的是辨析。除上文已及外,这里再举一些补遗辑佚方面错、漏的例证。导致错漏的重要原因之一,乃这些宋代散佚诗人多以字、号等而不是以姓名出现,学养不足,尤其是对宋代史料缺乏基本的常识,也会因失考而出现错漏。

(43)漏辑本人文集中诗  宋人的散文中,也附有一些本人的诗,编者多未留意及此。如刘弇《龙云集》卷25有《送盛大夫仲孙归朝序并诗》及《送杜然中序并诗》二首(四库本),《全宋诗》卷1051刘弇失收。又如卷2858(55/34117~34133)收高翥诗107首,而四库本《信天巢遗稿》收诗108首,经检核,页34129《下塘》只收二首之二,漏录二首之一。当据四库本1170-170下补其第一首,而诗题正作《下塘二首》,是。

(44)漏辑宋人文集中附录交游之诗  其例甚夥。如《全宋诗》卷167(3/1901)范仲淹录有其《怀庆朔堂》诗一首,卷170、卷229又分别收录魏兼(3/1921)、毕京(3/1930)、陈希亮(4/2685)和韵各一首。编者分据《舆地纪胜》卷23及《宋诗纪事》卷12辑入,其实《范文正公文集》附录陈贻范《鄱阳遗事录·庆朔堂》早就收有此三诗,作者小传也可据此书补正。另有曹泾(时为同提点坑冶)的一首同题和诗,《全宋诗》失收。可据《范集》附录补辑并补撰曹泾小传。苏颂《苏魏公文集》卷64《锡山唱和诗石刻记》附录其父苏绅(时知无锡县)与县尉窦总之交游诗《贺窦尉生子》二联,《全宋诗》失收,可据以补入卷226苏绅诗。

(45)宋人文集中附录他人诗漏辑  又如《王十朋全集·文集》卷16《会稽风俗赋》页836引齐唐《退居少微山》:“直当山面开三径,平截波心种绿杨”;此联可补卷163齐唐诗之缺。此外,如李纲《梁溪集》、陈东《少阳集》等宋人文集中,多附有其交游或后学的悼诗,《全宋诗》往往失收。

(46)漏辑误收宋代方志中诗 《宋元方志丛刊》及《舆地纪胜》、《方舆胜览》等乃宋诗辑佚的渊薮。这几部方志、总志中有大量宋诗及佚句可辑,有些均需考辨,方可确证为宋诗,有些则属编者粗疏漏录误收。今仅以《至元嘉禾志》卷27~32所收宋诗为例看《全宋诗》编者的辑佚补遗是何等草率!这6卷《题咏》共收诗词370馀首,除少量唐、五代人诗及宋词外,约存宋诗360首左右。其中除张尧同《嘉禾百咏》(录78首)、许尚《华亭百咏》(存85首)、唐询、王安石、梅尧臣《华亭十咏》各10首唱酬诗《全宋诗》已收入外,其馀约170首零篇诗,涉及作主130馀人,多为可供辑佚补遗诗。今将检核情况归纳于下:其一,失收其人其诗。有林亿、秦玠、宋释·契元、俞希白、刘仙伦、徐绎、袁倅(秀州通判)各1首,陆周、赵汝龙各2首,涉及作主9人,诗凡11首。9人生平多可考,并可补小传。其二,已收其人而漏录秀州诗。如漏收吴潜《兴圣寺竹院》、李端民《次唐彦猷顾亭林韵》、陆埈《题莫寺丞足闲堂》、何执中《寄题慧云大士夜讲堂》、张阐《风月堂》、曾幾《湖光亭》(仅据《云间志》卷上辑入一联)、李正民《天宁灵山堂示住山祖仁》、赵善应《闻虏归我河南地喜而作》各1首,张伯玉《月波楼》3首、周邠《和陆元中嘉禾百咏》8首,涉及作主10人,诗19首。其三,误收重出。范镇与张掞各有一首《静照堂》诗,编者已将范诗(“堂构虚闲处”)收入卷345,却又将另一首张诗(“斗牛光芒下”)误收入卷346(6/4264)范镇诗。《嘉禾志》卷27、《宋诗拾遗》卷7均署张掞,是;已收入《全宋诗》卷178。这是辑佚中的误收重出之例。无独有偶,《嘉禾志》卷29存一组《醉眠亭》诗,其中张先、王观各一首。王观五言诗(“松陵江畔客”)虽已收入卷627,但编者按云,据陆心源《吴兴诗存》卷2作张先诗,又误据《安陆集》将此诗收入张先卷。实际上,此王观诗无疑,《绍熙云间志》卷下已收入。张先诗(“醉翁家有醉眠亭”)乃七律,已收入卷170。亟应删张误收重出一首五古。再如赵汝龙,于《嘉禾志》卷32存诗二首:《和奚宰春风楼即事》及《题崇福寺罗汉阁》,《全宋诗》失收其人及诗,却将第一首《和奚宰》误系于陆埈,应删。其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