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关于研究开发齐文化的现…
海南第一本关于文身的书…
关于加强中原城市群文化…
蒋勋:关于孤独的六个关…
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
关于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
关于“三礼”中的孝道思…
关于加强元旦期间食品安…
关于媒体权利初探
关于改革竞技舞龙运动竞…
最新热门    
 
关于荀子的“天人之分”说及其现实意义

时间:2010-1-17 10:57:09  来源:不详
,这就是天的职分。天有四时,地能生财,人的责任是治理社会,人如果超出自己的职分去参天,“则惑矣”。但人也有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自然所不具备的:“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苟子·礼论》)天地有其 自己的奥秘,人的伟大、人的有为,就在于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探寻天地的奥秘,为人所用。人若想获取天道的职分就是错误的。荀子主张不要迷信天,但仍要尊重天道.在这个前提下,人是会有所作为的。 
  “知也无涯”。自然是无限的,对自然本体,亦即中国古代思想家所说的“天道”的认识也就是不能穷尽的。为此苟子提出“万物为道一偏,一物为万物一偏。愚者为一物一偏,而自以为知道,无知也。”(《苟子·天论》)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都只是天地万物中的独特的一个。某一个事物也就只能是万事万物中的一个,认识了一个就说认识了全部,那是愚蠢的人的做法,是无知的表现。人应该不“自以为知道”,应该将“知道”立为不断追求的目标 ,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三)“制天命而用之”。“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 ,孰与理物而勿失之;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苟子·天论》)在这里,苟子明确提出了物生在天、成之在人的观点:与其迷信天的权威,思慕它,歌颂它,等待它的恩赐 ,乞求它,不如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利用自然规律,“物畜而制之”,“制天命而用之”,“应时而使之 ”,“骋能而化之”,“理物而勿失之”,“有物而勿失之”,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如果不重视人的作用,而盲目尊崇天道,那就失去自然万物的本质了。[5] 
  老庄道家与苟子一样主张天道自然,但对人的作用的态度却截然相反。道家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认为天道自然无为,那么人道也要自然无为,人只能顺应上天的安排。道家这种消极态度几乎完全抹杀了人的作用。而苟子却看到了人的能动的一面,即人可以在不违背天道的前提下有所作为。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思想。而对于人目前还无法改变的事,苟子说,人“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苟子·天论》)“怨天者无志”(《苟子·荣辱》),苟子告诉我们,天有其自身发展的“道”,而人怨天只能表现出自身的无知与懦弱。在困境与挫折中,与其去羡慕、乞求、怨叹无知无觉的天,还不如发愤自励,这就是苟子学说的主旨所在。 
  三、苟子“天人之分”说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一改几千年来限制消费、遏制人欲的基本思想倾向,转而刺激消费 ,扩大内需,更注重 自身需要的满足,逐渐进入到消费型社会。但消费不是浪费。人们在满足自身的同时也在有意无意地破坏着人与 自然的和谐。今天我们提倡节约型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还有必要重读苟子的天人关系说、重新认识天与人的职分吗?笔者认为。荀子的“天人之分”思想虽然产生于前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带有局限性和落后性,但由于他从自然主义出发,客观分析了天、地人的关系,并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追求,对现代社会仍有其积极意义。 
  第一, 既然 自然界是一个有着客观规律的有机整体,人类在谋求 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前提。如果失去了这个前提。那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也必将动摇。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正面临着全球所共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