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于丹和孔子后人闹掰:七…
于丹与孔子75代孙反目 …
陆川:没有精神、文化输…
鲍鹏山:孔子是人的奇迹…
老舍之子舒乙:中华民族…
历史学家:曹休被曹操见…
刘谦被苏大聘为荣誉董事…
《杜拉拉》原作者:我写…
鲍鹏山:为什么抬高孔子…
打“伪娘”板子是“周瑜…
最新热门    
 
孔子是一位悟道者

时间:2010-6-4 9:49:43  来源:不详
读了《论语》等国学著作后,总有这种感觉,历史上有很多悟道的人,象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都是内在很强大的智者。
  论语开篇三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从前,在学校老师教给我们的大概是这样解释:
  学习之后时常地复习,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会有稍稍的生气,这样的人不也是一位君子吗?
  好象孔子说话,天上句子,地下一句子,乱七八糟。而且,有几个人真的把学习的知识点反复复习了,并且觉得这是一种乐趣呢?
  还好,现在,有了另外一种版本的解释,我觉得大概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句:自己的学识,在适当的时候(被采用,自己)能够去实践它,(能够用自己的学识服务社会,)不也是喜悦的事吗?
第二句:(即使不能够学以致用,)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远道而来,(共同探讨那些彼此都感兴趣的问题,“诗向会人云”,)不也是很快乐的事情吗?
  第三句:(更退一步说,)即使天下的人都不能了解自己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内在足够强大,自己完全处于有意识的状态,对于别人的无意识状态,)内在也不会生发出一点点的不快,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
  总感觉后面这种解释更加合理。这三句话,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这可是《论语》开篇的三句话,是学而第一篇的第一段啊!他的众多弟子,可不是吃素的,如果他乱讲话,怎么可能被编写在第一篇的第一段呢?显然,这是孔子的思想光芒所在,也是他(和弟子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和信念吧。
  孔子以一种即世又出世的心态,最终成就了他的思想。直至今天,他的思想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他的确称得上是一位智者,一位觉悟的人。
  他是一个很内省、很谦虚的学者,因而成就了他的内在的足够强大!他的生命充满了智慧!
  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他既会唱歌,又会弹琴、作曲,有高超的音乐鉴赏能力。《论语》记载,孔子曾从师学琴,演练《文王操》这样难度颇高的名曲,融会贯通而至精于琴道。后来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手不释卷,琴不离身。但由于孔子的学说不为当时的统治者采纳,故常常处于困顿甚至危险之中。他有两次遇险,却都能做到君子坦荡荡,处于危险之中从容地弹琴论道,最终化险为夷。其中一次是在卫国的匡地,卫国人将孔子误当作仇人,团团围困。弟子们一片惊惶,孔子却若无其事,他一边悠然地弹琴,一边结合眼下的处境,向弟子们讲授“大勇”与“小勇”的道理:不避蛟龙,乃渔夫之勇;不惧猛虎,乃猎人之勇;面对死亡而毫无惧色,乃烈士之勇;处于困厄窘迫之中而能冷静地分析这是时势命运所致,临难不惧,等待转机,这才是圣人之勇。在孔子的悠悠琴声与娓娓讲述中,弟子们镇定下来。而卫国人,听到孔子弹琴后,感觉到他们的仇人决不可能弹出如此的乐曲,相见之后,终于消除了误会,卫国人赔礼道歉,一路放行。
  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去正确理解“孝道”,有个“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故事:
  孔子的弟子曾参侍奉父母,尽心尽力。有一次,曾参的父亲曾点叫他去瓜地锄草,曾参不小心将一棵瓜苗锄掉。曾点以为其子做事情不够专心,便用棍子责打。因为出手太重,将曾参打昏。当曾参苏醒后,并没有由于被误打而忿忿不平,而是担心父亲为自己的身体担忧。曾参觉得自己做得很不错了,可是孔子知道此事后教训他说:“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今参委身待暴怒,以陷父不义,安得孝乎!”假如大杖不走,让父亲在盛怒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