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论李贺诗歌风格与其心…
浅论杜诗的“诗史”性及…
浅论“三吏”“三别”的…
浅论编辑学术把关和编辑…
浅论孔子伦理思想与明清…
浅论解读“文化全球化”…
浅论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传…
浅论孟子“仁政”的古今…
浅论艺术设计在先进文化…
浅论苏青作品的世俗化风…
最新热门    
 
浅论晏殊词对冯延巳词的继承与发展

时间:2010-9-1 10:38:34  来源:不详
雅,没有轻佻、鄙俗之语。刘熙载称,“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如他的《清平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栏杆。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首词同样是写闺怨,但丝毫没有柳永的直露。他所描写的景物是雅丽的,金风、梧桐叶、紫薇、朱槿、小窗、银屏、双燕。他的节奏又是平缓的,细细的金风,飒飒的梧桐叶,缓缓阿下的夕阳,轻轻飘落的残花。儿此种种,都给人一种慰贴、温柔的美感享受。而“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两句,又以双燕归来。春光温煦来反衬人的孤独和冷落,极为含蓄,蕴藉。宋人张舜民《西墁录》有这样一个故事,柳永因作词得罪了仁宗皂帝,吏部不让他改官,柳永无奈,去拜见晏殊,晏殊问他,“贤俊作曲子么,”柳永回答,“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晏殊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永只好退下。这只是流传广泛的一个故事。也可能跟史实不符,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晏殊对艳情词的态度。
  相同的身份地位,深厚的文化修养,使得晏殊与冯延已存对待艳词的写作上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只不过晏殊词比冯延巳词显得更从容更大器。
  忧患意识。冯延巳与晏殊的词可以说是一种“酒席文化”,但难能町贵的是在写艳情的同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注入深广的忧患意识。王维国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叶嘉莹说,晏殊词“情中有思”。
  如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霄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卜春山寒网面。过尽征鸿,慕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绡掩泪恩最遍。”此词也是艳情词,但是,它在艳情当中又潜伏了一种对生命有限,好景不常的忧患意识。梅花本是无情之物,然而当寒风一起,花瓣洒落之时,它却也懂得依恋枝头而无限“多情”。词人对于季节的变化是敏感的,他虽然锦衣玉食,但在岁月的流逝中仍然感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空虚。有人把他的这种忧患意识跟当时的政治联系在一起。认为是宋兵压境,国运口蹙在词中的投射,这样的理解虽然可通,但嫌太过狭窄。冯延巳写的不仅仅是当前的政治。他以高度敏锐的感受力,体味到了人生中潜伏的悲凉的一面。他的忧愁不仅仅是情场失恋的伤感,更非主要是政治上的失意,而正是在他高朋满座、歌吹喧天、踌躇满志时所潜生的“盛极必衰”的敏感。一种人生须臾之无奈。

  晏殊词同样带有这种忧患意识。如他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首词通体都显得十分淡雅匀称,蕴藏着一种闲雅大方的风度,同时又有一种莫名的怅惘,亭台如旧天气依旧。这暗示着去年乃至多年以来,他一直过着这样的享乐生活,而花开花落,燕去燕又来的风景。又再一次地提醒他岁月的变迁,就在“似曾相识”中。有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忧伤,是感怀“伊人”的不见。还是慨叹时光的流逝,作者没有明说,只让读者从“独徘徊”中去体味。再如他的《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宴歌席奠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惜取眼前人。”这也是一首艳情词,但作者在描写艳情生活之外,又抒发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感触,使读者从具体的怀人之情进一步扩展到了对整个人生在渐变中悄悄流逝的感伤。这就使晏殊的词境显得格外深厚和耐人寻味。

  古典诗歌中,本不乏嗟老叹贫之声,但他们往往是由一些失意者所发出,晏殊与冯延巳同为达者。却发出了一种与身份不同的“愁苦语”,这正显示了他们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所特有的敏感,于圆满中体味不圆满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