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谈孔子儒家思想的现代…
试析孔子的辩证法思想
试析颜延之研究综述
试析高启诗歌风格之管见
试析翻译策略和翻译理论…
试析文本阐释视域下的杜…
试析“诗史”观辨正及宋…
试析一篇《锦瑟》解人难…
试析冲淡平和的诗意追求…
试析蒋琦龄诗歌的“诗史…
最新热门    
 
试析孔子为政素养论

时间:2010-9-1 10:38:41  来源:不详
p;“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欲泊于言而敏于行.这些言论,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以身作则”。为政者只有能够正己,才能正人;只有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即“先之、劳之”,才能更好地起到规范他人的功效。佛家所谓“我不人地狱谁人地狱”即是如此。
    三、攀握甚本的为政知识
    为政者必须具备为政的基本知识。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其教育的目的就是造就可以齐家、治国、平夭下的优秀人才,使之能参与政治改革,从而改变春秋时期所谓“天下无道”的混乱局面,以实现其理想的仁道杜会,即天下大同。这些优秀的人才即孔子所谓的“君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孔子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书本知识,他以《诗》、《书》、为教本,分“文、行、忠、信”四科教育弟子。这些在《论语》等书中大t存在,后人也多有论述,本文不再赞述。
    孔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更重要的是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为政者只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能够应用于实践,而考察一个人也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孔门四科中的“行”说的就是实践。孔子特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正如美国一位汉学家G·克里尔所言,孔子“不是仅仅培养学者,而是训练治世能人,他不是教书,而是教人”。为政者不仅仅是某一专业方面的专才,而要是精通“六艺”的全面的人才,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君子不器’。所谓“不器”,就是不局限于一才一艺,而应当是具有德行超群、统筹兼顾、把握全局本领的通才,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通才。具备了这种治世才能,就为从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具备了这个基础,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如孔子所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即不优虑没有职位,而是优虑没有获得职位的本领。

    四、确立正确的工作方法
    首先,对待工作的态度要端正。而端正态度无非是“敬”、“慎”、“敏”三个字。所谓“敬”,一是要重视工作,把工作放在首位,“敬其事而后其食”。二是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工作,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孔子说:“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又说:“居处恭,执事敬。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慎”是指对工作谨慎小心,严格认真,以免出现差错与漏洞。孔子说:“多闻圈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胭殆,慎行其余,则寡悔。敏”就是对工作勤奋敏捷,孜孜不倦,“先之、劳之”与“无倦”,“敏于事而慎于言”。
    在具体的工作方法上,孔子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也就是说,为政者应当摒绝四种恶习,凡事不空想、不武断、不顽固、不主观,这是为政者观察问题、处理问题必须坚持的基本态度。社会生活是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不仅要研究事物的表象,而更重要的是透过表象去分析事物的本质。事物往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生,绝对性与相对性共存,如果空想、武断、顽固、主观地去分析处理问题,就会“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四毋”呢?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意思是说,通观与分析事物发生、发展到结果的全过程,把情况了解透彻,把问题观察清楚,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样就会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对于自己“所不知”之事,不能主观盲目地下结论,而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