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漯河发现魏晋贫民家族墓…
论孔颖达对魏晋南北朝《…
蜗居:魏晋指“圆舍” …
对现实人生和生命的超越…
浅析魏晋士风与《世说新…
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志怪的…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
“魏晋文学自觉”辨
从嗜酒之风看魏晋文士的…
最新热门    
 
论魏晋南北朝送别诗的审美内涵

时间:2010-10-12 11:41:37  来源:不详
卜,人生的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时的无能为力,因而这时的送别诗突破了游子思妇离情别绪的局限,把个人的生活与广阔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除了表现亲友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殷殷劝勉之意外,还表现了由于故人离去所触发的恋国思乡之情,对社会对国事的关注,以及动乱中对个体生命的忧患意识,等等。如“郁纤将何念,亲爱在离居”“仓促骨肉情,能不怀苦辛”“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曹植,《赠白马王彪》),“及子同寮,生死固之。何以赠行,言授斯诗。中心孔悼,涕泪涟而。磋尔君子,如何勿思”(王架,《赠蔡子笃诗》),“历捻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何逊,((}Iw行与故人游夜别》)等都写出了临别之际与友人分手时的悲苦惆怅之情。沈约的《别范安成诗》:“生平少年日,分手易前期。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勿言一蹲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更是写出了暮年之别难以再会的悲苦之J清,真挚深厚,动人心扉。社会的动乱使众多的文人被迫长期的留居异地或他国,看到友人返归,在为之感到庆幸的同时,不能不触发起自己的思乡或思国之情。如王架的《赠蔡子笃诗》,诗人与蔡子笃在东汉末年中原军阀混战动乱连年之际,避乱荆州,一同依附在刘表门下,而如今蔡子笃得以返乡任官,自己却不得不继续留居异乡,那种强烈的怀归忧思可想而知,“虽则追慕,予思周宣。瞻望东路,惨J沧增叹”,对友人的归去充满了无限的羡慕,但在这送别之际又不能尽情地流露出来。遥遥眺望着故人归去的这漫漫长路,诗人在忧愁悲伤之中又不禁增添了无穷的慨叹。而庚信的《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向南飞。”空旷绝远、荒凉凄清的环境和北雁的南飞烘托出由于故人南归所引发的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怀念之情。在送别诗中,诗人并没有把感情仅仅局限在个人伤感上,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对连年的征伐、社会的残破、国家的危难、民生的疾苦等现象也进行了描写。虽然这只是作为背景而描绘的一个侧面,但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一个真实的写照,也能够反腆出诗人们悲天悯人的巨大情怀。如“洛阳何寂  寞,宫室尽烧焚。垣墙皆顿僻,荆棘上参天。不见旧首老但睹新少年。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中野何萧条,刁里无人烟。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曹植,《送应氏》类一),“蔚矣荒涂,时行靡通”,“悠悠世路,乱离多阻”(l聚,《赠蔡子笃诗》),都曲折地反映出战乱给人民造成合  巨大灾难,反映出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感慨和同情而刘馄在他的《答卢湛诗并书》中,不仅对西晋的横遭几运哀痛不已:“厄运初遴,阳艾在六,乾象栋倾,坤仪井覆。横厉纠纷,群妖竞逐。火燎神州,洪流华域。彼黍禅离,彼樱育育。哀我皇晋,痛心在日”,而且为他在国破易亡之际,不能尽忠尽孝而罪己:“咨余软弱,弗能负荷。社衅仍彰,荣辱屡加。威之不建,祸延凶播。忠陨于国,孝效于家。斯罪之积,如彼山河。斯衅之深,终莫能磨”,感榨悲壮而沉痛。

     二、生命忧患意识浓厚
      魏晋六朝时期,社会的动乱、瘟疫的流行、自然灾霍的频仍,使得生命显得异常的脆弱,人或旬月而死,或多壮而亡;或亡于病逝,或卒于战祸;或今日一起游宴,再日竟为鬼录;甚或数年之间,亲故便多亡逝。“死者相袭,五垄相望”,“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J人肠”(曹操,《篙里行》)的现状连豪气万丈横架赋诗的英雄曹操也忍不住磋叹:“对酒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