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漯河发现魏晋贫民家族墓…
论孔颖达对魏晋南北朝《…
蜗居:魏晋指“圆舍” …
对现实人生和生命的超越…
浅析魏晋士风与《世说新…
论魏晋南北朝佛教志怪的…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
“魏晋文学自觉”辨
从嗜酒之风看魏晋文士的…
最新热门    
 
论魏晋南北朝送别诗的审美内涵

时间:2010-10-12 11:41:37  来源:不详
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生命的死亡展示得如此修烈。谁能把握生命?又有谁能留住生命?生命的迅速消迹催人觉醒,魏晋时人正是在如此惨烈的死亡面前开始觉醒,开始透悟到人生如朝露的生命内涵。“我们念魏晋人的诗,感到最普遍最深刻最激动人的,便是那在诗中充演了对时光飘忽和人生短促的思想和感情”(王瑶,《中古文学论集·文人与药》),更何况又是在离别的感伤之际,这种对生命的忧患意识表现得会更加强烈。“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自顾非金石,咄咄令人悲”,“人生处一世,取若朝露稀”,“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曹植,《赠白马王彪》)。兄长的速然离世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人非金石,又怎能不死,人生的变故是那样的突然,谁也无法阻拦,生命不仅必然死亡,而且随时随地都可能遭遇,“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曹植《送应氏》其二),这又怎能不让人为生命焦虑、心悲呢?
      三、离情与玄理的和谐之美
      自魏晋以来,在哲学思想领域玄学兴起,西晋时更是盛极一时,清谈玄理成为当时非常流行的社会风气。降及东晋,玄风仍盛而不衰,加之佛学流行,玄佛合流,整个文坛也为玄风所笼罩,“永嘉时贵黄老,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然寡欲。爱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庚诸公,诗皆平典,以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钟嵘,《诗品序》)。受这种创作风气的影响,诗人们也把自己的玄学素养在送别诗中展现出来,如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陆阳侯作诗》:“晨风飘岐路,零雨被秋草。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三命皆有极,咄u}安可保。莫大于荡子,彭腆犹为夭。吉凶如纠绳,忧喜相纷绕。天地为我炉,万物一何小。达人垂大观,诫此苦不早。乖离即长臀,惆怅盈怀抱。孰能察其心,鉴之以苍昊。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时西晋征西将军扶风王司马骏将远行,孙楚为其参军,随侍同行,乃记述属下官员相送于陆阳候亭之作。但是综观全诗,涉及离情者,仅发端两联,从“三命皆有极”以下,所云荡子为寿、彭腆为夭、凶吉纠超、忧喜无端、达人大观,诫此当早等语,尽是玄言玄理。这类送别诗将离情与玄理合并为一体,把抒写离情别恨作为体验人生的重要机会和媒介,用深奥的玄谈来超越别离的痛苦,借谈玄论理表达出对人生无常、聚散离合的达观和超脱。
      四、渗透着山水自然之美
      东晋后期以后,“庄老告退,山水方滋”(刘册,《文心雕龙·明诗》),山水代替了玄言成为诗歌的重要题材,对景物的描写成为此时送别诗的重要成分。如“云去苍梧野,水还江汉流”(谢眺《新亭诸别范零诗》),以云去水流来寄托自己的离思之情;“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秋风两乡愁,秋月千里分”(范云,《送沈记室夜别诗》),以去留两地的景色之清澄美好,衬托出友情之温馨离别之感伤。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有一首《于王抚军座送客》:“秋日凄且厉,百卉具已排。爱以履霜节,登高饯将归。寒气冒山泽,游云倏无依。洲诸四缅邀,风水互乖违。瞻夕欣良燕,离言幸云悲。晨鸟暮来还,悬车敛徐辉。逝止判殊路,旋驾怅迟迟。目送回舟远,情随万化遗。”诗中胸中之离情与眼前之山水水乳交融。又如阴铿《江津送刘广禄不及诗》:“依然临江诸,长望倚河津。鼓声随听绝,帆势与云临。泊处空余鸟,离亭已散人。林寒正下叶,晚钓欲收纶。”诗人追送刘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